水清、岸洁、路净;花红、枝绿、景靓。走进书院镇塘北村,美如画的新农村风貌尽收眼底。今年以来,塘北村不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借力“净+景+劲+境”的模式,打造整洁、靓丽、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
净——干湿垃圾投放率达95%
在塘北村,每户村民家门前都放着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围墙上挂着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村民家门上还贴着“垃圾分类达标户”的牌子。最近一段时间,塘北村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塘北的干净不仅在河、在路,更在家家户户。
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村里兴建了一处占地300平方米的垃圾处置房,引进了两台有机垃圾处理机、一台秸秆粉碎机、电瓶车、车间除臭清风等设备,采用“分级处理、逐段降解”的方法,使污水达标排放。湿垃圾经过无害化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料,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使农村垃圾有了好去处。
村党总支书记刘芹弟介绍,塘北村25个村民小组,1700余户村民已实现了“垃圾分类达标户”全覆盖;每天收集到的湿垃圾有20桶左右,干湿垃圾投放正确率95%左右,百姓环保意识大大增强,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景——让“美景”融入家家户户
2014年,塘北村入选“上海市我最喜爱的乡村”,2015年,塘北又被指定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此基础之上,塘北村以“田·园·家”的建设理念,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致力于打造“景园式”的村庄,以“三小园”和“三百园”项目为抓手,让“美景”融入家家户户。
所谓“三小园”是指村民利用自留地有规划地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营造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而“三百园”,即百果园、百菜园、百姓舞台。塘北村将两公里的“塘北路”一侧建成了现代农业的智慧田园,另一侧是传统农业的传承田园。“塘北路”北侧的“百果园”内浓缩种植了上海本地产的多种水果,道路南侧的“百菜园”内种植的是市面上常见的几乎所有上海本地蔬菜。百姓舞台则是通过搭建村民舞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如今,塘北村内处处皆风景。樱花大道、河边步道、现代农业基地、“口袋公园”、塘角嘴休闲区、大田风光等,遍布在村宅前后,可谓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劲——每天都是新的起步
“每一天都是新的起步”,在塘北村村委会的边上,树立着这样一块大型宣传牌。刘芹弟正是用这句话带领和激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努力工作,让塘北村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庄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今年以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身体力行,利用周末时间,帮助村民整理宅前屋后的堆物,奔波于田野之中,展现出塘北人务实、肯干的一股拼劲。
塘北村巾帼志愿者的领头人曹三妹是村里的老干部,退休后的她依然时常活跃在村里的角角落落,也是村里的“老舅妈”。最近几个月以来,她带领多个老姐妹上门为“美丽庭院”试点村民家整理宅前屋后,她说:“能为村里建设‘美丽庭院’出一份力,再辛苦心里也很甜。”
境——融入文化底蕴传承乡风
塘北村还将“美丽庭院”建设寓于“家门口”服务中,拉开了党建引领“家门口”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这一惠民工程。
去年至今,该村推出了结合党建服务点、睦邻点、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姐妹微家、休闲广场等12个“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这些点与点之间错落分布、功能各异,为“美丽庭院”建设提供了空间阵地和民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