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海的土地怎么用?各区算账不能只讲"精明"

2018-5-11 9:42:46发布78次查看

一家本土生鲜电商创业者近来抱怨,企业注册在浦东,在浦西郊区设立了蔬菜分拣包装仓库,并在中心城区设立了一批“前置仓”,以完成“最后三公里”配送。结果,除注册地浦东外,大小仓库所在街镇都希望企业落地注册,或者设立子公司,总之“把税留下”。企业苦恼的是,电商都是网上下单、统一结算配送的,哪有那么多“分身术”呢?
  上海的土地资源很稀缺,一块地派什么用场、引入什么企业、发展什么产业、对地区贡献几何,不能不算。如果是需要旧区改造的地块,如何平衡各类成本投入,需要算得更精。算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舍和判断。
  比如,要求生鲜电商落户,有人可能理直气壮:对土地产出率锱铢必较,有什么不对吗?问题在于,站在全市层面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不是同时增加了全局利益?如果不能,甚至反而损害了整体利益,那无疑是把好经念歪了。  
  基层干部如果不提高站位,没有全局视野,任何精明的计算都可能沦为一种狭隘的算计。如果每个地区都被这种思路裹挟,地区之间就如同博弈论中陷入困境的“囚徒”,只能吞下恶性竞争带来的苦果。这样看来,一笔账怎么算,不仅考验干部的经济水平,更体现了干部的政治素养。
  一块地,是一锤子买卖搞房地产,还是细水长流培育潜力产业?各区推进旧区改造,是全区范围和更长的时段进行平衡,还是一味追求单一地块平衡、以致止步不前?面对这些计算题,答案并不复杂:与其追求短期回报,不如谋划长远发展;与其静态计算得失,不如以发展的眼光动态评判;与其为一时的收支平衡所累,不如为长期的回报而持续培育、舍得投入。  
  都说基层干部是算账能手。在建设用地面临“天花板”的情况下,各区乃至街镇都要提高工业区土地产出率,加大“腾笼换鸟”的力度。面对中央交给上海的使命任务,面对时代要求上海的功能定位,如何算好区域发展这本大账,恐怕不能只有“精明”,更要“高明”。这是上海干部水平的体现,更是理应具备的担当。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