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自然评价研究,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浦东新区小学自然第十二周教研活动——课堂学习评价的探索,于5月8日在东港小学进行。区自然教研员盛桂兴主持本次教研活动,来自新区各校的20多名老师共同聆听了张燕老师执教的《搭纸桥》和杨沥老师执教的《找重心》。
张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自然《搭纸桥》。张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黄浦江上的桥作为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活动突出了“式样不同的纸桥其承重本领不同”这一重点,突破了“制作纸桥”这一难点,有效实现了目标,在课的最后还注重了教学的拓展性,让学生们不仅知道了桥的形状不同,承重的本领不同,也知道了身边的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
杨沥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自然《找重心》。杨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小学自然课程目标理念的要求。在找直铁丝重心时,杨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找重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践、细心发现得出科学的规律,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课后教研员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搭纸桥》一课中,张老师首先用黄浦江上的桥作为引入,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张教师能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了学生的操纵体验。通过提问:“怎么比?什么条件相同?”让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张老师还注重了教学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让学生知道桥的承重原理不仅适用桥,还适用生活中的物品。《找重心》一课中,杨老师用学生喜欢的玩具“平衡鸟”作为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结尾,老师又让学生说说“现在知道为什么这只鸟能平衡的停在指尖吗?”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杨老师语言亲切,思路清晰,实验中不仅允许学生出错,还耐心的引导学生,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体现。课的最后,杨老师还把课堂评价与教学标准对应起来,此次评价为达成更好的教学目标做了服务。
此次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老师们对于课堂学习评价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