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南桥老宅变模样 新筑能“孵蛋”
2018-5-9 14:09:48发布54次查看
原标题:老宅变模样 新筑能“孵蛋”
这些天,居住在南桥镇六墩村轿行一组的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村委会,签下《南桥镇六墩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试点流转协议》,带头支持区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改革。而此前,当村干部说起这项改革时,很多村民还以为政府要征用宅基地,直摇头。究竟是啥原因,让村民放下疑虑、愿意尝试?
66岁的詹洪泉,是六墩村第一个带头签约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过去,对改革是“看不懂也听不懂”,但在村干部的答疑解惑下,他渐渐发现,“这事不赖”。他向记者解释,“流转呀,其实就是把宅基地租给村里的意思,宅基地使用权最终还是老百姓的。”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签订长期租赁协议后,村里会出钱统一改造、完善、提升吾伲的宅基地。”要知道,农村的老宅,大多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房子都旧了、破了,平时还要花精力、财力维修,老百姓老早想翻建了,能乘着这个东风把房子彻底翻新,也是好事。”居住在六墩9组的村民王开红,主动要求加入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
他说:“申请危房改造,时间跨度长而且不一定能获批,即便获批,自己还要出一笔不小的改造费用,但现在,参加这个试点,时间、金钱都能省下很多。”
老宅变新房,新房还能生“金蛋”。青村镇吴房村9组村民吴仁军就和记者说了一桩喜事,“通过镇里统筹开发、招商引资,有一个大企业已经来村里考察过好几次”。吴仁军口中的公司,就是被誉为国内最前沿的乡村文旅投资运营先行者——乡伴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伴”)。目前,这家企业正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对3个村组进行整体规划、工程建设、资源导入、运营管理,“房子变民宿,农田变成采摘园、观光园,我们的日子肯定比过去还要好。”吴仁军说,目前,他和75户农户一样已将自家闲置的房间全部腾出来,承包地也相继流转到村平台。未来,他们将会拿到三笔钱。一笔,是房子的租金钱,相比自己租借出去,租金高10%;一笔,是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因村里有了经济来源,分红将逐年增加;还有一笔,就是承包地流转的流转费,每年可稳定得到1200元一亩的收益。“所以吾伲觉得这个房子能生’金蛋’。”他说。
从奉贤区出台的《关于实施奉贤区乡村振兴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不难看出,立足于农民自愿原则,以“离房不失房、离地不失地”为标准,是区委、区政府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改革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改革中,政府只充当“店小二”的角色,其目的依然是千方百计壮大集体资产、拓宽致富渠道,最终让农民收入得到本质提升。
目前,奉贤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改革尚在探索阶段,但随着区委、区政府配套政策的出台、工作路径的明确、操作流程的公开,越来越多的农村和村民正在形成改革的共识。以金汇镇金星村为例,村书记黄长官说,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该村村民普遍表示愿意参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改革。目前,该村正在通过环境改造,试想吸引工商资本落户,让当地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此外,区层面还将建立统一的招商平台,助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改革稳步推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