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卡通行引发的道路拥堵,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不少高桥的居民。在大调研期间,高桥镇针对民众的诉求,邀请多部门会诊,力争让镇域内居民有一个有序、顺畅的交通出行环境。
高桥地区作为上海航运中心与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承载区,交通也经常因集卡众多而拥堵。对于这个问题,高桥镇一直在努力“破题”。经过去年一年的集中整治,道路交通状况已有了不小的改善,浦东北路港城路等道路拥堵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改观。
然而,在大调研中,仍有不少企业、区域单位、周边村居民反映,交通还不够通畅,高峰时段仍容易发生拥堵。
近日,高桥镇党委、政府牵头,邀请涉及集卡运输的多元主体联合“会诊”,区运管署、区建交委交运处、市交通港航中心、集卡协会、堆场协会、上海港振东公司、浦东集箱、外高桥物流、交警三大队及高桥镇有关职能部门围绕优化高桥地区集疏运体系,进行座谈,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多方“会诊”下,终于找到导致高桥地区交通拥堵的主要“症结”:一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外高桥承载区的配套规划不足,缺乏为航运配套的堆场、物流、仓储和综合配套规划;二是外高桥集装箱快速增加的吞吐量与有限道路运力之间的矛盾,道路资源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三是集装箱运输及产业链配套行业呈现零散、低效、粗放业态,行业效率较低;四是集装箱运输流程信息化程度较低,容易发生信息割裂和不对称,造成无效运输。
“症结”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破题”。区建交委交运处、市交通港航中心、堆场协会、集卡协会、港区码头企业纷纷表示愿意跨前一步,在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强“互联网+”信息化上多下功夫,提升行业效率,减少集卡拥堵。
在调研和论证基础上,高桥镇提出成立高桥地区集疏运体系联席会议的倡议,整合码头、港区、海关、堆场、船公司、货运公司、车队和行业协会,实行例会制度,互通信息,定期研究优化集疏运体系的对策建议。同时还倡议由市、区交通委与建交委牵头,加强物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流程再造,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道路运输压力。两个倡议均得到各部门积极响应。
趁热打铁,高桥镇相关领导还实地察看调研了集疏运体系各个环节,对2017年整治完成的堆场实行“回头看”。调研组走进港区、进入堆场,与企业负责人、堆场管理人员、现场操作工人面对面,询问堆场作业效率和视频化监管情况。据高桥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后续高桥镇还将与公安交警联动,在主要路口和重点堆场口安装高清视频探头,并与城运中心联网,开展实时监控,便于及时排堵保畅和应对应急状况,让区域企业和群众有一个安全、有序、顺畅的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