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禹风

2018-5-10 10:00:55发布97次查看

松江区有一位非常有特点的小说家,笔名禹风。今年4月,他的中篇小说《鳄鱼别墅》发表于《山花》杂志第四期。去年10月,他的长篇小说《静安那一年》发表在《当代》杂志。禹风说:“《静安那一年》主要描绘了1976年上海中心城区小市民的生活,小说人物以72家房客为主,从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的视角,观察那一时期的世界,力图刻画当年上海人物的群像。”禹风的《魔都装修故事》还曾发表于《十月》杂志,现在他已累计发表长中篇小说数十篇。
  用3种语言读经典名著
  禹风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于静安区,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又获得巴黎高等商学院硕士学位。几年的留学经历,让他具有法语、英语两种语言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读外国的一些经典作品时,他除了读中文翻译本之外,往往还会读英文版或法文版。比如《阿甘正传》,禹风就曾看过小说中文版、英文版,电影中文版、英文版。禹风说:“这4个版本看下来,会对小说故事有更加立体、复杂的感受和玩味。”
  禹风还曾读过《战争与和平》中、英文版,《危险的关系》中、法文版,接下来准备读海明威作品的英文版。禹风认为,经典作品的母语原版,一般语言含蓄,而翻译成中文的作品表达比较直接显明,原文暗示性强且更优雅。
  阅读习惯聚焦传世经典
  禹风给记者列了一张他喜欢的小说书单,主要包括《静静的顿河》《2666》《挪威的森林》《红楼梦》《水浒传》《名利场》《危险的关系》《战争与和平》,以及海明威、马尔克斯、莫泊桑等人的作品。禹风说,这些作品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有难度的作品;其次,它们都是不虚伪的作品;第三,它们都是从人生经验中来的;第四,它们都很接近天籁。
  禹风说:“好的小说,其实与好的诗歌、散文一样,都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认为,一篇好的小说的创意,是上帝放在作者心里的。写作者只是工匠,把上帝放在作者心里的创意写下来,就像一张订单。”
  写作素材来自人生体验
  这种阅读习惯与体会,也在指导着禹风的小说创作。他十分注重人生体验的积累,比如观察生活,了解三教九流等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思想状态。有一次,禹风路过一处建筑工地,看到一群外来务工者正在喝老米酒,禹风上去打招呼。外来务工者热情地请禹风一起喝酒,禹风也没有客气,这种场景曾在他的小说里出现。还有一次,禹风有事到郑州,他不逛公园和旅游场所,而是到郑州人才市场去观察招聘场景。
  禹风认为,小说不排斥虚构,但是虚构不是虚假。举个例子来说,虚构是克隆一个人物,血肉、精神都是有的,而虚假则是用塑胶做一个人体模型。
  好的小说无关读者数量
  禹风主要是写纯小说,在技巧上他比较注重实验性和使用动词,语言上保持优雅,他认为粗俗是对中文的一种伤害。同时还认为,好的小说就是讲故事,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并能体会到小说的味道。每一部作品都有特定的读者群,因此作者创作是一回事,读者多少是另一回事,就像袁枚诗中所写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固然没有牡丹绚丽多彩,但是就有人会喜欢苔花。每一部小说发表,就像每一朵花开放,至于吸引多少蜜蜂,不是花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松江工作和生活已经7年,禹风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如《番石榴故事》《市郊的油田》等小说,都取景于松江。他说:“松江是‘上海之根’,能够在松江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