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嘉定新闻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2018-5-8 0:00:00发布132次查看

“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也为城市管理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其实,把“绣花”功夫用到城市管理上,就是要通过“精准”和“精细”的穿针引线,做到一丝一毫讲认真、一针一线讲用心,耐心、专注、严谨,这是城市管理的真功夫。唯有下好这真功夫,城市建设管理才能进一步提质、增效。

城市犹如一张十字绣

当你伏案查看所在城市的地图,仿佛这是一张十字绣版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去走访、去调研。

比如,老百姓问的最多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拆迁”,问之“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不觉得可惜吗?”,答曰“这里脏乱差啊”,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又比如,天热了,夜跑队伍逐渐扩大,他们选择的锻炼坏境皆是绿化较多的区域。如果河道恶臭,扑鼻而来的味道一定会让人议论纷纷。

我曾经过去青岛和大连,百年前德国人规划建造的城市下水道让青岛成为不淹城,百年前的有轨列车至今仍能为大连市民服务——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业技术令人敬佩。因此,城市管理通盘要体现科学化和智能化。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城市管理中,更多人不是考虑房子有多宽多大,而是周边配套有多成熟、绿化覆盖率有多好、邻居的层次有多高……这时,我们就要在十字绣版面上的细微处耐下心来,发挥工匠精神,设计出符合各色人群心向往之的城市环境。

“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期待,也是城市的终极意义。

闲置地块莫忽视

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我们却会发现一些地块长期闲置不用,闲置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十几年。日久天长,这些闲置地块或杂草丛生,或垃圾成堆,或成为少数市民开垦的“自留地”。闲置地块的存在,与打造精美城市颇不协调,就像刺绣作品上出现了一个污点,给整幅作品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家在黄渡,原有的集贸市场因不适应发展需要,易地重建,这当然是好事。然而,原址一拆了之后,就搁置了整整十年!家附近的居民小区西围墙外,有一条镇级河道小吴塘,因疏于管理,河岸便成了荒地,到了夏天,一片荒芜景象,野草长到半人高。而这条河的对岸是另外一个居民小区,管理者充分利用河岸优势,不建围墙,修筑石驳,设置栏杆,还种了一排柳树。现在正值初夏,小区河岸绿树成荫,成为一道景观。

正是管理者不同的管理理念,让这条镇级河道两岸形成强烈反差。

笔者认为,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不能疏忽每一个角落,更不能忽视闲置的地块,如果坐等开发商来承接开发这些地块,无异于守株待兔。所以,应该拿出“绣花功夫”,采取积极措施,明确这些地块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或造房,或绿化,或健身……尽力做到精细化,让它们同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使百姓有获得感,也为城市添彩。

疏通末梢,激活细胞

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精准下针?我认为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效果为导向,走出办公室,做到“重心下移,服务下沉”。

通过前阶段大调研、大走访,不少干部深深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走到群众中去全是办法”。不少地方创造许多新载体和新方法。如:徐行镇曹王社区创造的“新居民客堂汇”;南翔镇在檀园茶室为失独家庭开辟的专属活动场所——“檀欣园”……这些举措解决了居民群众的急、愁、难事,让群众感到城市的温度。

城市有没有温度,城市管理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些年轻社区干部坐在办公室,看看电脑,拨拨电话,发发微信,与居民群众直接接触少,居民的痛点、难点和需求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与居民群众产生距离,社区工作就会缺乏生机活力。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社区作为政府最基层管理机构,是政府管理的组织细胞和神经末梢。因此,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要从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入手。只有激活基层组织的细胞,疏通基层管理部门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才会有生机活力,城市才有温度,群众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绣花功夫”改造小区

我住在嘉定镇街道六一新村,房屋是一九六一年建造的,已是有57年历史的老房子了。

2016年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首先对斑驳的外墙进行粉刷,一、二层粉刷青灰色,三层以上粉刷奶黄色,很有层次感;门窗用朱红色油漆,颜色亮丽;楼道用白色粉刷,显得亮堂,修缮后的老房子面貌焕然一新。接着拓宽道路,将原来狭窄破损的水泥路改造成较宽的柏油路,增加了停车位,原先停车位只有40多个,现在增加到160个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问题。随后,小区内又建了十三个充电桩,充电桩上方安装了彩钢板棚,既遮阳又挡雨。解决了百姓电瓶车、电动车的充电问题。

这次改造,真像“绣花”一样,施针匀细,纹理分明,房屋修缮一新,道路宽敞整洁,在这基础上又进行了绿化改造。因为道路拓宽了,大树移走了,施工方在住宅周边植上草皮、种上茶梅、蔷薇等花卉,绿叶、红花相映成趣,小区里处处有美景。小区对车棚内的停车进行整改,划好停车位、编好号,电瓶车、自行车都挂上牌子,对号入座,停车变得有序。小区北门口,还用黄线划好禁停标志,确保主干道通畅无阻。居委会还在小区里打造了一个“开心花园”的项目,发动居民种绿添绿,学生在那里识绿护绿。

用“绣花功夫”改造旧小区,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人文关怀,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

绣花须保持细心、恒心、初心

城市文明创建是城市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需要沉下心、俯下身,下足“绣花功夫”。

要保持“细心”,像绣花一样精细处见功夫。面对面抓好对接,点对点深化联系。嘉定成为文明城市既包含着经济指数、环境面貌、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又包含着人文环境、公共秩序、市民素质、社会风气等软实力。无论硬实力的积累,还是软实力的提升,都需要严、细、深、实的作风、精准有力的举措。要坚持以城市管理和服务为重点,从文明细节抓起,从人文关怀做起,从薄弱环节改起,在大大小小细节上下真功夫。保持“细心”,就是小细节也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借助群众的智慧和“手艺”,你一针我一线,共同绣出绚丽的城乡文明之花。

要保持“恒心”,城市管理按日、月细化对象、内容,各级部门要接力传棒,持之以恒。要完善创建各级部门机制、督导机制、考核机制,努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把每件事办好办实。同时也要坚持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每条小指标。保持“恒心”,从一个个小细节做起,在毫厘之间构建起精神文明的恢宏大厦。

要保持“初心”,像绣花一样善始善终。绣花每一个针脚都要体现整体图案的风格;文明创建每一个举措,都要体现为民利民的宗旨。要积板发挥枢纽作用,细致安排对接机关支部居村走访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征询百姓意见,全力消除群众生活的“痛点”,保持“初心”,攻克影响城市升级和民生和谐的“难点”。主动搭建工作平台,便于群众参与日常协调沟通、问题收集分类等工作,充分激发群众的创建热情,下足“绣花功夫”共建嘉定文明之花。

“三针”绣出精细之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如何更加人性化地化解,如何更大程度地平衡,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第一针,走访细致问需。发现问题、了解需求才能提出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方法,才能确保办法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需。现在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调研、大走访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这样面对面、心贴心地走访、讨论、碰撞,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针。

第二针,谋划精准对症。问题想解决得彻底、到位,必须提出精准、有力的举措。这要求管理者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谋划最大程度合理、最大力度解决、最大限度满意的对策。这些办法的提出和落实,需要实践者突破更多固有思维,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创新管理,这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二针。

第三针,落实细节操作。解决问题是最终的落脚点,在各类不同问题的解决推进中,做细流程和操作环节是管理最终成功落地的保障。所以,应更加注重城市管理中的细化服务、保障安全等方面,让服务为管理锦上添花,又可以守牢安全底线确保万无一失,这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三针。

最近,全市都在开展无违居村创建,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项目,需要上述“三针”精准施针,逐步做好违建情况排摸、分类分步施策、平稳有序拆除三个重点环节。

期待城市管理者们用智慧不断绣出这个城市的精细之美,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们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七嘴八舌

绣花,是一项十分细致的传统手工艺,必须一针一线细密编织,绣出来的花才美丽、灵动,给人以美的视觉盛宴。巩固文明城市成果,加强城市管理,也需要用“绣花功夫”,有条不紊地进行,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取得的成效经久不衰。 

城市管理者在工作中直接与老百姓接触,经常会遇到来自社会各成员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诸如:老百姓遇委屈有“怨气”,遇到挫折有“泄气”,青年人有“火气”等等。面对这么多种“气”,城市管理者要把各项工作做到精细到位,就要练好“绣花功夫”。

城市管理,大到提升市政景观的颜值,小到每位公民身边的细枝末节,若每一件都精细处置,那么美好城市就在我们面前。

都说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我觉得人民群众就像不同彩色的线,要充分激励最广大的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加入城市管理与服务。

来源:《嘉定报》


嘉定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