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在社区治理、社会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随着传统的邻里与家庭关系被打破,整个社会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子女成家立业后大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空巢化家庭已成为常态,老人的生活重心势必将向社区倾斜。打造一个高度活跃、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被称为“社区营造”的社区问题解决方案近年来颇为流行。社区居民通过自治共治,解决当下面临的难题,为共同的福祉共同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紧密友善的社会关系。在采用“社区营造”理念的新建小区,往往在物理空间上预设一些公共活动空间,专门用于“社区营造”,并有专业团队运营,居民可以借此开展亲子、文体、为老、公益等活动,目标就是让整个社区的居民在短时间内成为熟人。
在上海,也有类似探索,例如嘉定区信义嘉庭小区,就是按照“社区营造”的理念进行规划,在建造小区的同时配备专用公共空间以及后续的软件服务,这可能会成为未来上海新建住宅小区的一种趋势,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将“人情社区”的打造作为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