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3年手握扫把,做精清扫苦差事
据《劳动报》报道,从酒店点心师傅,摇身一变成为清扫大街的“马路天使”,上海姑娘成慧的选择令很多人不解。当了13年环卫工后,普陀城投公司下属普环实业有限公司陈扣娣劳模班班长成慧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她和班组总结提出的“八大保洁作业法”,高效实现了环卫清扫保洁的最佳作业标准,开创了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模式;她们班组清扫的道路是普陀区最早创建成功的“免检道路”……13年间,她手握扫把,做精苦差事,“扮靓”城市,曾被授予上海市“十佳城市美容师”的称号,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此外,作为上海市连续九届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班组的班长,成慧还继承了老班长陈扣娣的奉献精神。她和她的班组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劳模精神的传承引领她不断演绎奉献社会、美化市容环境的信念与追求。
令人不解的一次跳槽
记者了解到,成慧曾在酒店做点心师傅,平日工作的环境不仅干净还充满香味,这个工作她干了12年。2005年,她突然“跳槽”去做保洁员、环卫工,做点心的手拿起了扫把。
为何选择这份苦差事?成慧坦言,最初加入是看中“做五休二、上下班时间稳定”。
“以前在酒店做,晚上11时才能下班。当时,儿子还不到3岁,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成慧说,没有想到的是,做环卫工后更没有时间顾家了。自从加入陈扣娣班组,她就没为儿子开过一次家长会,和儿子说话也不及和组员多。
2007年,成慧因工作优秀被调入普环三分公司真如班。两年后,她又被调到一分公司陈扣娣班组,之后便接过了老班长陈扣娣的担子,主管起这支有着50多名成员的精英队伍。这支劳模班组有着重重光环,曾连续九届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这对于成慧来说压力不小。
“在师傅教导和日积月累观察学习下,我摸索出一套操作策略。”成慧说,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不同天气,清扫策略各不相同。如地上的落叶、塑料袋、烟蒂,应挥舞大扫把,“唰唰唰”,顺着风把垃圾聚拢在一起;而“藏”在花坛边缘的凹陷处,积累的量多了,重重一铲,一次就能装进手推车。
“别以为‘扫地’谁都能做,是简单活儿,也需要专业积累,需要精益求精。”成慧说。
持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陈扣娣班组负责宜川、甘泉地区3座垃圾压缩站、6座公厕、18条道路和沿线147只废物箱的保洁与管理。这个辖区的特点是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多,公交站点多,持续产生垃圾的时间段拉得很长。
对此,成慧和同事总结推出“八大保洁作业法”,即头遍精细化作业法、快速“飞行”保洁法、上门收集作业法、车站式保洁法、夜间收集工作法、“全天候”保洁法、机械组合作业法、质量监控管理法。其中“上门收集作业法”,是针对沿街商铺随意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而制定的,成慧与班组成员一次次上门敲定收集时间,尽最大努力得到商家支持,渐渐减少了商铺门前成堆的垃圾,缩短了垃圾在路面的滞留时间。
作业法有了,成慧又从工作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带领班组成员改良环卫工具提升作业效率。针对平时清扫道路时,塑料袋、纸张容易飞扬的问题,他们改良了渔网式垃圾兜;针对男厕小便斗下水口小、易堵塞、清洁不便的情况,利用废弃的扫帚柄和尼龙绳制作小便斗清洁刷。
2015年,成慧带领的陈扣娣班组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环卫一线班组,并不像许多科研单位能研发出“高大上”成果,但他们的一项项小创新小发明却悄悄推动着环卫事业前行发展。
凝聚整个班组继续前行
在班组成员们心目中,成慧不但是班长也是“家长”,是可以倾诉的对象。
班组成员来自全国各个地、说着不同方言,年龄差距比较大。成慧在长时间相处中,慢慢学会听懂他们的方言,每当有人闹情绪、有抱怨时,她总是耐心开导、和对方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工人加班多了,得不到家里人理解,成慧还亲自登门,把工人家属拉到自己同一条战线上。
不仅如此,成慧十几年如一日的用心、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感化了原本不买账的人。副班长顾邦兰记得,有次成慧指出她在道班房打扫中有几处不合格,“辛辛苦苦做完,自己看看蛮可以的,以前还没人讲过我呢,当时觉得有点不爽”,但眼见成慧亲手拿来抹布擦给她看,告诉她细节上哪些不到位。“这次以后,我对工作对自己有了新认识,对这个年轻班长也渐渐服气了。”顾邦兰说。
成慧说,尽管广受认可,但她依然心怀忐忑。“劳模班要求很高,如何能守住荣誉,带领班组继续前行?我需要再努力。”她以实际行动展示了环卫工人无怨无悔,吃苦耐劳的环卫精神,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城市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