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基层劳动者 社区有“心”人

2018-5-6 2:17:58发布65次查看
原标题:基层劳动者 社区有“心”人
方明祥在维修熨斗
张富强和他的作品
胡晓艳为居民检查
荒原变身广袤良田,离不开基层劳动者;万丈高楼拔地而起,也离不开基层劳动者;高速公路连通城市,还是离不开基层劳动者……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刚刚过去,但是劳动从不会停歇,今天,让我们走近三位基层劳动者,感受他们的“用心故事”。
职人抟心
小作坊里出名气 老物件中展才能
1988年,当时还归属南市区的小东门街道在小石桥街上办起了“便民维修一条街”,得知这个消息后,有着一技之长的方明祥第一时间报了名,在街上开了一个维修“小作坊”,而这一修就是30年。
凭借着好手艺和热心肠,方明祥名气越来越大,每天都有人拿着故障家电找他帮忙。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找上门来,整条街上就数他的摊位最热闹。
2016年,小东门街道邻里屋里厢便民服务站正式运营。方明祥也把自己的“小作坊”从小石桥街上搬了进来。空间大了,条件好了,方明祥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儿了。走进邻里屋里厢便民服务站,只见方明祥的维修屋里挤满了人,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工具、零件。方明祥穿梭其中,一边检测居民送来的故障家电,一边和居民讲解家电使用的一些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少居民都把方明祥当做修理界的“百事通”——在他们眼中,就没有方明祥修不好的家电。
对此,方明祥表示,“自己并非什么电器上手都知道该怎么修。碰到自己一时不会修的电器,就会想方设法去查阅资料,钻研维修的方法。”正是靠着这股爱钻研的劲儿,凡是送到方明祥手里的电器,99%以上都能修好。别人不会修的他会修,别人不愿意修的他也给修,小到插线板、电吹风,大到电视机,电风扇,有的居民还将家中老式的收音机、钟表等拿来修理。“我研究电器修理的时候,就是从这些老物件起步的,拆拆弄弄些老家电,对我来说也正是练手提高的好机会。”方明祥笑着说。
前不久,一位老伯拿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来请方明祥修理。经过排查,方明祥发现这台收音机的多个配件都已严重老化,甚至有一些配件已经停产,无法在市场上买到。好在方明祥在日常维修中会将一些能用的配件保存下来,拼拼凑凑,才将这台收音机修好。看着修好的收音机,老伯很是欢喜,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物件,终于又可以用了。
随着家电越来越现代化,方明祥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一年365天,他只在大年初一那天给自己放一天假,其他时间都窝在维修站里边修理边研究,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有的事。30年来,方明祥为居民修理的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不计其数。由于常年累月的劳作,他的一双手早已结满了厚厚的老茧。
不过,方明祥对这样的状态十分满意。在他看来,修理家电是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只要大家需要,我愿意一直做到干不动为止。”方明祥如是说。
匠人匠心
当年“做”马门溪龙 如今为社区“献”技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凭借大量珍贵动植物标本及其新颖的展示方式,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观。而这些琳琅满目的陈列品,有不少都是由“老法师”张富强参与操刀布置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展出的黄河古象骨架、长达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都是他的得意作品。
张富强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了四十余年,在职期间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富强在馆内担任标本养护室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标本模型制作和标本养护。因为张富强的业务水平十分出众,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时间段内,已经退休的张富强被单位返聘了2年,参与到了展品陈列的各项具体事务中。
值得一提的是,张富强是国内第一个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作生物标本的人。冷冻干燥法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只需要把生物体按设计要求用大头针固定好形态,然后将其置入真空状态下冷冻干燥即可。由于生物体内的水分先降温冻结成固体,在真空条件下经过升华挥发,冷冻干燥后可保持其原有形体。正因如此,冷冻干燥法在小动物标本的制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能够想到用这种方法制作生物标本,与张富强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有密切关联。“我有定期查阅国外文献的习惯,了解到国外制作宠物标本时使用的就是真空冷冻干燥法,国内的水浸文物和档案复原保护都有应用的先例,所以效仿其来运用到标本制作上。”张富强如是说。
张富强的家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星苑小区,他把自己的技艺也贡献到了社区。对于凉城的居民来说,除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里可以一睹张富强的作品风采,还经常可以在凉城新村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意室内看到他的作品。最近他送来的是一条鳄鱼标本,做得十分逼真。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张富强的作品堪称栩栩如生,非常受来这边参观的居民们的欢迎,有些人还提出想要把鳄鱼标本买回家收藏起来呢!”
张富强共计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涵盖标本模型制作、标本养护和古尸研究等多个领域。张富强坦言:“其实干我们这一行,入门很简单,但钻进去就比较难,所以只有长年坚持积累下丰富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在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绩。”
医者仁心
家庭医生粉丝多 精细管理保健康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有一位“明星”家庭医生,她就是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办公室主任胡晓艳,去年曾荣获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提名。
胡晓艳不仅获奖经历丰富,还创造了多个第一: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个家庭医生,第一支全科团队的团队长,第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创建者,胡晓艳所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则做到了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全区第一。在她的管理下,不仅老年居民的健康得到了管理,很多老年居民还带着自己的子女来社区进行首诊转诊,开创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的新局面。
一直以来,胡晓艳都认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年龄层次应该更加年轻化。不过在社区内,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的认同度并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胡晓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居民提供耐心的服务,收获了不少年轻的“粉丝”。
在胡晓艳签约的居民当中,最年轻的小吴只有34岁,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据胡晓艳回忆,起初小吴并不相信家庭医生。在服务小吴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对小吴生活危险因素的分析,胡晓艳将小吴转诊至“1+1+1”对口的十院高血压门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初步治疗,随后转回到晓艳家庭医生工作室进行管理。胡晓艳除了对小吴的日常生活进行“精细化管理”,还经常微信上给他发送一些介绍高血压的内容,帮助他正确认知自己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吴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两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胡晓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晓艳家庭医生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合作,有强大的全专联合平台的支撑。目前,有近千名居民与晓艳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并在预防、宣教、医疗、康复等方面享受专业服务。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晓艳家庭医生工作室平均每年还负责带教三名以上全科医生。目前晓艳家庭医生工作室已经培养出多名优秀的家庭医生团队长,对整个临汾社区家庭医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规范的服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晓艳医生先后参加了法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培训班,强化全科概念,探索管理方法。“家庭医生是我的职业追求,对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进行健康管理,让健康之花开放在每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盛开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晓艳医生的职业信仰。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