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海地铁积极行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2018-5-4 5:11:37发布80次查看
  【编辑】范范
背景介绍
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将于5月10日-12日在沪举行。《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于近期出炉。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服务功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是经济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上海服务”内涵丰富,包括增强经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经济能级、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4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参加“中国品牌日”之“上海服务”专题采访。通过采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及上海轨道交通十七号线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后,于5月2日,在《澎湃新闻网》刊登题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之地铁篇|三年内将形成20条运营线路》内容。
同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央广网》以及《文汇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也于当日陆续刊登相关内容。
以下文字摘自于《澎湃新闻网》
到2020年,上海地铁将形成20条运营线路,850公里运营长度,工作日客流量超过1400万乘次,占公交的客运分担率达到60%的超大规模运营网络。
4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在参加“中国品牌日”之“上海服务”专题采访时,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申通地铁”)了解到上述信息。
申通地铁于2004年6月重组成立,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
据申通地铁方面介绍,目前,由该公司投资建设并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共计17条,包括国内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10号线)、世界首条商用的磁悬浮线路及上海首条胶轮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浦江线),运营里程总长673公里(含磁浮线29公里),累计395座车站,网络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客流量排名世界第二。
2017年上海地铁列车开行正点率达99.8%
据申通地铁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地铁全网共运送乘客35.34亿人次,全网工作日日均客流1077万人次,全年累计列车开行正点率、兑现率均达99.8%。2018年3月,连续三周全网单日总客流突破新高,最高日客流超过1235万人次,地铁客流在上海全市公交分担比例达到54%。
据申通地铁方面介绍,为提高客流分担能力,上海地铁作出多项举措:
一是通过扩大列车编组、加快增购列车(2015-2017年,共增购列车1200余辆);
二是通过改造信号等设施设备,挖掘管理潜能,优化运营组织和列车运行图,不断提升网络运能,缩短发车间隔。2015年以来,网络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从3分50秒缩小到2分55秒,10条线路缩小到3分钟以内,11号线最小发车间隔缩小到2分钟,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封站改造时期新闻报道
此外,通过“补短板”项目,完成人民广场站、张江高科站、世纪大道站等10座车站的专项改造,提升高峰期间的客流疏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特大型城市周末和节假日及春运期间航空铁路集中到达客流的交通衔接等需求,2017年,上海地铁1、2、7、8、9、10号线等6条线路实施周末和重大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间到零点,平均延时超过60分钟,最长超过80分钟,极大方便都市夜归人。
2018年规划转型:由单一出行工具转变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据申通地铁技术中心系统集成部副主任纪文莉介绍,上海地铁2018年的转型发展规划中包括重要一条——从单一出行工具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转型。
其中,上海地铁为打造智慧地铁做了多项创新。
在智慧指挥方面,上海轨道交通正在结合新技术做大客流分析及处置系统。
对于为何要开展智慧指挥的相关试验,纪文莉表示,“结合乘客出入站的票卡数据,的确可以得到基本的信息,但对于某些关键区域或是部分区域的具体客流并不是很准确,所以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来了解部分关键区域的客流状况。”
智慧指挥的相关试验将结合已安装的摄像头,采用实时视频解析技术检测出入口、闸机口、站台、换乘通道内的客流状况,为乘客引导、岗位布控、客流预警、预案启动提供辅助决策。目前该项创新试验已在陆家浜路站试点应用。
在智慧服务方面,上海地铁目前正在试点室内定位导航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纪文莉表示,目前针对地铁内部的定位服务在行业内还属于空白。
纪文莉介绍,目前在室外的定位导航服务,主要基于gps信号为主,而在地铁的地下空间,因为没有gps信号,所以想在室内定位采用该种技术肯定行不通,“前期在技术这块,我们也做过一些调研分析和遴选分析,包括各项技术对终端支持度、定位精度和工程量考量,目前在三个车站进行了试点,采用基于蓝牙的定位技术。”
纪文莉表示,由于上海地铁目前也在建设地铁wifi,所以后续也在考虑结合蓝牙和wifi两项技术,统一利用,以在不同场合提供不同定位服务。蓝牙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3-5米;wifi的精度根据布点密度,密的话可以达到3米,稀疏的话可达到10米或几十米。
该服务的具体应用方式包括,在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官方app上嵌入一个模块做室内导航服务。比如找洗手间,软件会在定位到乘客位置后,显示最近洗手间的大致路线进行导航。
纪文莉透露,目前试点的三个车站里,其中两个为人民广场站和西藏南站,但该项目还处在内部测试阶段,具体的上线时间需根据试点的情况再确定。
在智能运行方面,上海地铁在10号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计划将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广至其他线路。
纪文莉透露,即将于2020年开通的14、15、18号线,也计划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核心是基于时刻表控制,实现列车的自动休眠、唤醒,列车设备自动自检,列车自动出入场,自动运营,自动洗车等。经过对10号线的运营分析,我们认为全自动无人驾驶在提高列车运行的可靠度、旅行速度上有大幅提升,对于列车的出入库及乘降作业效率有大幅提升,因此计划进一步推广。”
服务样板工程17号线:灯光可依环境自动调节、男女厕比例1:2.5
上海地铁17号线于2017年底通车试运营,从虹桥枢纽至东方绿舟,线路全长35.3公里,全线共设包括虹桥火车站站、徐泾北城站、赵巷站、青浦新城站、朱家角站、东方绿舟站等在内共13座车站。沿线串联起朱家角、青浦新城、赵巷商业区、徐泾镇、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枢纽等重要地区,对加强青浦区和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轨道交通网络功能有重要意义。
据17号线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施文捷介绍,作为国内首条完整采用本土企业100%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cbtc信号系统的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上海17号线信号系统可以实现包括列车的自动运行、自动开关门、自动折返、自动出入库等功能在内的全自动运行。
在工程建设方面,17号线建设首次大规模使用了工厂预制的pc的标准化材料,相对于传统现浇混凝土相比,预制pc采用工厂集约化制造,现场作业量明显减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碳排放等显著降低。
另外,全线车站室内墙面均使用能够蓄能蓄光的负氧离子涂料,实现降低室内空调电力消耗、释放负氧离子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施文捷表示,为了让乘客有良好的体验,17号线在设计过程中做了一些人性化设计的尝试。
比如,灯光系统可实现室外光线与列车内部光线相呼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卫生间做了一些专用母婴设施;男女厕所比例做了调整,基本达到1:2.5的比例。
此外,17号线的成功也带来了品牌输出效应。施文捷表示,目前也有许多兄弟省市单位来到申通地铁的现场或培训中心学习。比如,申通地铁对江西南昌相关单位进行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对昆明地铁也做了较长时间的运营咨询。
以下内容摘自于《文汇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