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复制洞窟再临浦东新区
2018-5-3 9:09:17发布70次查看
“西戎贵族出行车舆”(复制品)
“马踏飞燕”(复制品)
敦煌藏经洞里的经书
展览利用数字技术,精细复制了莫高窟第285窟
莫高窟第220窟
榆林窟第29窟
3个等比例的敦煌复制洞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周的青铜器、两汉的简帛、魏晋的壁画砖、隋唐的经卷、宋元的瓷器……“五一”期间,上海中心展览馆的首秀——“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艺术展,吸引了诸多参观者。
本次展览联合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考古所、甘肃省简牍馆等7家博物馆与研究机构,展出百余件珍贵文物,还等比例复制了3个敦煌洞窟。
身处中国第一高楼,尽览数千年的丝路文明脉络,让观众足不出沪,便可一睹敦煌文物之美。
3个敦煌复制洞窟
高清数字技术助力精准还原
穿越西北前往敦煌旅游的游客,都是为了走进那些洞窟一探究竟。然而,当他们来到实地,却不免大失所望:绝大部分窟室都紧闭大门,仅对专业人士开放。本次展览将3个由敦煌研究院等比例复制的洞窟空运到浦东,观众可以走进看、看得清。
相比两年前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创下观展人次纪录的“敦煌——生灵的歌”展览,此次展览有何不同?展览总策展人米丘透露,以往展出的洞窟都是手工临摹复制,而这批洞窟则采用高清数字技术复制,显得更加精细传神。
走进上海中心裙房1楼的展厅,观众便置身于莫高窟第285窟的复制窟。“本窟开凿于公元538年,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循着讲解员的手电筒灯光,观众可以在洞窟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大代大魏大统四年”的模糊题记,这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年号。而在窟顶,观众不仅能看到伎乐、飞天等佛教神话形象,还能看见飞廉、朱雀、乌获、开明、伏羲、女娲等中国本土神话中的形象。讲解员介绍,这说明佛教在入华之初,已经在积极主动地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
莫高窟第220窟是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的初唐洞窟之一。观众此次在复制窟中看到的洞窟左壁画“西方净土变”、右壁画“东方药师变”、前壁画“维摩诘经变”,不仅有丰富的内容,更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在“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端坐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其中,大势至菩萨身躯丰满健美,着透体罗衣、锦绣披巾,凝神伫立,神态庄重,是莫高窟里著名的“美女”。
榆林窟第29窟开凿于西夏时期,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窟内遍布汉字偏旁构成的西夏文字。洞口左侧墙壁上画有三身男供养人像,身着西夏武官服饰。第二身供养人像后的儿童像则不戴冠,头顶无发,反映出西夏党项族人的秃发习俗。
“这身儿童像是先画在纸上,再剪下来贴到窟壁上的。”讲解员介绍,一个洞窟往往由一个家族开凿,供养人像就是家族成员形象,以求佛祖保佑。家族添丁后,因墙面早已画满,只能采用贴纸这种“权宜之计”。复制洞窟还将榆林窟第29窟因烟熏病害而斑驳的壁画,如实地还原出来。
除了3座等比例复制的精华石窟,展览还采用了裸眼3d技术,将莫高窟元代第003窟中的“千手观音”,以及莫高窟盛唐第158窟中15米长的“涅槃卧佛”,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因为敦煌研究院近年来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成果,从而将无法移动的文物搬到浦东。
百余件珍贵展品
全面呈现数千年丝路文明面貌
除了敦煌石窟,一批珍贵文物也首次来到浦东,更为全面地展示了丝路文明的面貌:代表仰韶文化的对三角纹彩陶体、西汉镇墓辟邪的木独角兽、北朝时期的东罗马鎏金银盘、唐代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以及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幸存的经书……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元代,跨越数千年。
来到2楼,展览中体积最大的展品映入眼帘——它就是“西戎贵族出行车舆”(复制品)。据介绍,车舆上的装饰纹样受到欧亚草原文化影响,上面的金箔、银箔则采用中国传统錾刻工艺,车舆牵引方式也是中国特有的技艺,为研究古代车舆制度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车舆是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重要文物,该墓地因丰富的文物遗存入选了2016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标志,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看到它的复制品。讲解员介绍,青铜所制的骏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骏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反映出古人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艺。
展览还呈现了一批壁画砖,生动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生活面貌。其中有一方珍贵的“驿使图”壁画砖: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所乘之马四蹄腾空,飘起来的马尾表现出马奔跑的速度。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幅“驿使图”被中国邮政用作标志,并大量出现在邮票、明信片上,从而连接起古今国人的通信活动。
tips
“上海之巅”打造
“垂直文化生态系统”
上海中心展览馆位于上海中心裙房的1至3层,面积约20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沪上文化艺术地标空间。首个展览——“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艺术展将展出10个月,未来该馆还将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国内外展览。
随着上海中心展览馆的全新亮相,上海中心大厦的文化氛围愈发浓郁:37层有上海观复博物馆、宝库艺术中心、“半亩园”,118层有“上海之巅”观光厅……632米的上海中心,不仅是上海第一高楼,还将通过打造“垂直文化生态系统”,成为沪上文化新地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