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上海的交通,越来越多的人会说是马路堵或者地铁挤,虽然有着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但仍然无法缓解高峰时交通矛盾。然而在上海没有那么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前,上海的交通方式又是怎样的一番模样呢。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一起来看一下。
新中国初期的上海公交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1958年正式建成的曹杨路停车场,在这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1957年制造的我国第一批国产公交车。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以前公交车上听到老茧都出来的话,如今却成了70后及更早的老上海永远的回忆。当时,上海公交推出过一种月票,购买月票的人,一个月之内可以凭借这个月票,在上海无限制的坐公交。
那时候的月票还需要打孔,在那个时代很多小朋友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做售票员。很多小朋友每次喜欢那种桌椅,三五一组模仿车内买票的场景。而小“售票员”手上的物件,那都是围着父母孜孜不倦的要来的。
时间来到了1968年,武宁路停车场建成。那个时候可以看到一种背着煤气包的公交车,这也算是新能源汽车的起源吧。
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说起挤公交,相信很多老上海都会摇头。为什么?因为实在是太挤了。过去上海的公交状况和现在根本不能比,虽然说现在人要比以前多得多,但是车相对也多。以前不仅人多,车还少,等一辆车老半天。尤其是上下班高峰,那个真的叫挤不上也要上,于是当时出现了一个名词“吊车门”。就是那些硬挤不上了的人扒着车门不松手,门关不上,车就开不了,然后一车人都被他吊在那里了。
70 年代的上海,上海城市人口激增,公共交通需求猛长。为了缓解“乘车难”矛盾,上海引进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俗称“巨龙车”。车厢可容纳乘客140人左右,是目前单节公交车车厢载客量的两倍,最高峰时曾达到5000辆左右,占去全市公交车“半壁江山”,那时在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等要道上,日运量近800万人次。
老上海估计还记得,当时,最风光巨龙车是淮海路的26路(如果没有记错,终点站几经变化,一度在柳林路上,也有过光明中学对面的历史)。说它风光,是因为它最高峰时,发车间隔仅45秒!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交公司发现虽然使用了巨龙车作为运载工具,但是在早晚的交通高峰,“巨龙车”仍然无法满足乘车需求。于是他们又将车内的部分座椅拆除就变成了“大篷车”。通常,“大篷车”拆掉的是车子靠窗和最后一排的座位,就是为了多站人,大篷车一般都用在早、晚高峰时段。
巨龙车和香蕉位子
以前上海有巨龙车,巨龙车既有汽车,也有电车。前面是保险杠,后面是两节车身,中间是香蕉位子。
香蕉位子上有一个零部件叫拖铃,是两块金属板夹起来的,这个物什大概有20公分长,上面有一块煤精,是从煤里厢提炼出来的,如果拿去生炉子吃火锅可以烧三个小时也烧不光。这个物什蛮重的,如果落下来敲在人家头上会敲死人的。
前一节车厢的车门靠近车头,这个叫前门,卖票员就坐在门旁边,后一节车厢靠近当中香蕉位子的地方还有一个车门,是中门;在后一节车偏后头的位置那里还有一个后门,也坐着一个卖票员。
老式巨龙公交车绝对拉风,当中用个大圆盘把两节车厢连在一起一辆车有三个门,圆盘像老式相机一样的大皮腔连接,皮腔下面是空的,只要车子一转弯,内测就会出现镂空漏风。小孩子是会掉下去的!
那时据说常发生有人掉下去的惨剧,那个年代的家长坐公交肯定要千叮咛万嘱咐,站在香蕉位子这里不要乱动,真的会掉下去的!
公交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1987 年,上海建成了内江路双层无轨电车停车场。而上海交通的发展也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1990年,上海月票的价格由6元调整到12元。这是自1956年之后的第一次提价。
1996 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取消公交月票,统一使用普票。
随着月票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又开始流行起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本票”。当时的“本票”我记得是一元一张的,作为乘车的代用券,很好的解决了自备零钱的问题。这个就像是现在交通卡的一种纸质版本吧。
同年,46 路公交线成为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再也不用挤在人潮的车厢里满头大汗了。
上海公交逐渐落寞
伴随着公交车的发展,不只有月票和本票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还有一个职业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就是售票员。
过去上海公交车上的标配就是一名驾驶员+一名售票员,但是随着无人售票的逐渐普及,售票员逐渐开始淡出公交行业。现在上海的公交车上,不是没有售票员了,只是越来越少了。
最近一次上海公交站上高光的舞台,应该就是2010上海世博会时园区内的接驳线。他负责世博园区内整体交通的接驳,将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运送到他们所想去的地方。让大家领略到他的风姿,无数的小白菜志愿者、公交司机、世博工作人员共筑这道风景线。他和轨交13号线(世博段)及两岸的摆渡轮构成了世博园内的交通构架。
如今公交逐渐成为轨交的接驳线路,只有在郊区的一些线路上仍能感受公交当年的盛况。
片尾彩蛋:坊间传说徐汇最快的公交车
去过闵行的人都应该知道上海的徐闵线公交车是多么的生猛和膘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关于徐闵线的这两个神话没有。一个是有一次徐闵线司机飚车的时候车轮起火了;另一个是徐闵线刹车的时候,一个乘客把那根直的铁扶手拉弯了……
每每跟同学说起,同学就会跟我说他们坐在徐闵线上看着徐闵线一辆一辆的超taxi时的壮观,想着3元换来如此超值的服务是多么的爽。
有一次我有一个交大的同学说:“徐闵线超taxi那算不了什么壮观,壮观的是徐闵线超徐闵线!”后来有人评论说要想不迟到请坐徐闵线!
我们曾经讨论过请徐闵线司机组成一个f1方程式车队的可能性,最后的结论就是,进入三甲应该没问题的。我觉得舒马赫退役之后,来上海开徐闵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他肯定不能象他在f1 赛场上那样风光无限了。
上海公交车司机里高手如云。那以前听别人在外面吹牛。问:你做什么的?答:我在上海开徐闵线路公交。旁人一阵羡慕的眼光……
有次坐徐闵线,遇到一个强人,坐在最后一排最中间,面朝车内的走道没有扶手可扶……一刹车,他顺着走道滚到汽缸盖那边去了。
徐闵线路,喜欢上海的理由!好久没体验,生活都没激情了,光是看着徐闵线跑,那激情都很澎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