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梅溪小学:国人自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2018-5-2 15:40:10发布99次查看
  晚晴时期,国内有识之士积极探寻富国强兵之道,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出版西学书籍。在上海,张焕纶等一批思想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改良教育为己任,在老城厢地区创办了正蒙书院,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张焕纶(1846~1904)
张焕纶,字经甫,出身于上海梅溪弄。幼时随父亲识字读书,青年时入龙门书院,师从于刘熙载大师。张焕纶关心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世之学,对地理学、军事学尤感兴趣。
1878年,张焕纶将自己住宅的部分厅堂、庭院充作校舍,招收学生40余人。因为就读的都是刚开蒙的儿童,所以定名为正蒙学院。书院提倡“读书为体,治事为用”。学生分大中小三班,课程有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等,后增加商业、英文、法文,课余兼习击球、投壶、习射、游戏等。
《图画日报》上的梅溪小学堂
1914年梅溪小学学生合影
1882年,学生增至数百人,张焕纶在填平的梅溪上扩建校舍,改名为梅溪书院。书院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是上海最早实行军事训练的学校。据《上海县志》载,“中法战争爆发时,张焕纶令学生受军事训练,率之夜巡城厢”,夜间居民“闻屐声,皆知其为梅溪学生矣”。1886年,上海道台邵友廉视察梅溪书院,见“少长有秩,讲授有序,董率有节,作息有程,彬彬乎如游古党庠术序间,与博士弟子相酬对”,倍加赞赏,并撰写了《梅溪书院记》,后碑刻立于书院内。
1917年临时大总统冯国璋为梅溪小学题匾“成绩卓然”
梅溪小学校舍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梅溪书院改为梅溪学堂,次年又改名官立高等小学。1912年改为市立初等小学,不久改称上海市立梅溪小学。由于校舍大部分为张焕纶宅第,年代久远、屋宇陈旧,便加以重修并增扩建,新建楼房4幢,开辟操场,校门从梅溪弄移至蓬莱路。1917年,临时大总统冯国璋为梅溪小学特颁“成绩卓然”匾额,江苏省省长齐耀林也赠匾“学津先觉”。
梅溪小学童子军在劳动
上海市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教职工合影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2万余群众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呼吁收回青岛、惩办国贼、释放被捕北京学生、抵制日货,梅溪小学120名师生参加大会。
教育家黄炎培曾说:“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而上海小学,梅溪实开其先。”梅溪小学创造了上海教育史上诸多“第一”,第一个实行男女同校,第一个童子军组织,第一个举办勤工俭学等等。
列队整齐的蓬莱路第一小学学生
梅溪的学子遍及海内外。国学大师胡适曾就读于梅溪小学。胡适在《四十自述》里回忆,他初入学时,分在五班,所用教材为《蒙学读本》《华英初阶》《笔算数学》等。他曾在上课时指出老师一处错误。老师见他天资聪颖,考核其国文水平后,破例让他直接跳到了二班。
1992年的梅溪小学
搬迁至永宁街的梅溪小学
1946年,梅溪小学更名为上海市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改为蓬莱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蓬莱路第一小学。1984年拆除旧校舍,建造五层钢筋水泥楼房。1986年新校舍落成,恢复梅溪小学原名。2000年,梅溪小学迁永宁街20号,与永宁街小学合并,沿用梅溪小学名称。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