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穿越”20年前的老上海人民广场

2018-5-1 5:03:16发布67次查看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目前我国各类博物馆总数超过2000所。
2002年11月9日,为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建设的成就,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博物馆建设》特种邮票,全套5枚。其中一枚的主角就是坐落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这是用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一张人民广场俯瞰明信片制成的上海博物馆极限明信片,盖销邮票发行首日的纪念邮戳。
上海博物馆是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寓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圆地方组合展现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为博物馆创造出了特有的空间轮廓,远远望去,上海博物馆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在南京路黄陂路口的原跑马总会,1959年迁入河南路延安路口的原中汇大厦。我们现在看到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于1993年8月开工,1996年10月建成开放。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2万平方米,展示的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为其特色,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是来者必定打卡之处。
上海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0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竹木漆器、甲骨、玺印等多个门类。上海博物馆是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首批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明信片上采用俯瞰视角,“信息量”很大。沿着前方西藏路上看去,就能看到一处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特色地标——人民广场大屏幕。这是一个类似凯旋门的拱型建筑,所不同的是它的“有声有色”:建筑上的大屏幕不断播放着新闻、歌曲或是广告。
这块大屏幕是1994年在人民广场竖起的,是中国最早用于公共空间的led大屏幕。大屏幕上,除了新闻,还经常播放足球比赛,当时,经常有很多人站在那里仰着脖子看比赛转播。
这里是当年的时尚聚集地,常可看到时髦男女站在大屏幕下。这里也是当年年轻人的约会首选地,无论是朋友间见面,还是情侣间约会,或是同学间聚会,甚至是网友线下见面,常常会约在大屏幕下。
2002年,人民广场进行改造,这块大屏幕被拆掉了。如今,地处中心城区核心区的人民广场依然是许多上海人约会碰头的地方,只是地标建筑改为了来福士商厦或城市规划馆。
这张极具收藏意义的极限明信片“主人”,便是十三年收藏2万多张明信片并集结成册的上海“老克勒”魏斌。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的明信片专题收藏自然少不了“老上海”系列。
在魏斌看来,明信片的诱人,就在于集精挑细选的美丽图片、记载邮政历史的邮票邮戳以及传递心声留下故事的只言片语于一身的美妙。透过它,可以实现“穿越”,感受逝去的光阴,任思绪飞扬,猜想明信片背后的故事。
腾讯大申网《图说上海》栏目与魏斌联合出品《邮中之言》系列,每周一期,让我们一起回忆老上海。
(视频/陈翊昊 编辑/吕明)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