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 聚焦学科德育——江宁学校开展“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专题活动
2018-4-28 0:00:00发布85次查看
《基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二期)》的子课题,旨在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能力。江宁学校作为此项目基地校,积极发挥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立足课堂,紧扣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深入开展了语文、历史、音乐三门学科育德的研究。
一、语文学科专题研究活动
4月18号下午,江宁学校开展了“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专题活动,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老师莅临指导。张豪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李倩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江宁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团队、辽宁省锦州实验学校来校学习的教师团队,参加了本次活动。
吴庆琳校长、李倩书记以及张豪副校长等热情接待了专家们,并陪同参观了校园,向其介绍江宁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及办学理念等。
活动上,青年教师薛嫣然老师执教了《曹刿论战》一课,专家们现场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了点评交流。王白云老师在评价中写道:教师表现出了深厚的素养,教学中逻辑清晰、方法灵活,能够切实品味、深度引导、有效提炼、高效生成。给学生和听课老师诸多感悟和思考。
于漪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她说:“在这所学校工作和学习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她还对江宁孩子在这堂课中的表现给予了好评:“难得的是,调皮的学生在课上也很认真,学习得很投入。”于老师反复强调了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要做到面对大多数学生,并照顾两头,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随后,于老师亲切地告诉在场青年教师:“年轻的教师要树立基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是直接指向人的一门学科,一个人能否成为大写的人是和语文学科密切相关的。”于老师的谆谆教诲深刻地印在了每个教师的心中。
二、历史学科专题研究活动
4月13日上午,江宁学校开展了“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历史学科专题活动。历史特级教师邵清老师,莅临我校听课指导。我校杭艺老师执教《一国两制》一课。课后,全体综合文科组与特级老师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评课研究活动。
活动中,邵老师对“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做了深度剖析与解读,明确了本次项目的研究目标、方法与步骤,并对本次杭老师执教的《一国两制》的德育融合课给予高度评价,评价分为97分。尤其赞赏课程中的融情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邵老师评价中写道:“能够基于学生认知、情感水平选取历史史实,细化历史历程,触动学生情感,以达到完成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文科组其他成员,也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对于德育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本次的研课活动,只是该项目历史学科活动其中一次。在4月11日、4月20日,杭老师分别进行了两次研究课的录制。在三次课程的录制中,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效果。学生在课后表示:“刚刚的课,我差一点都要哭出来了,尤其想到我的爷爷也是两岸分离以后,与亲人离散的经历。维护祖国统一,我们义不容辞。”
三、音乐学科专题研究活动
音乐学科青年教师陆韵钦老师执教了《茉莉花》一课。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团长、指挥曹建辉老师在课后点评道:“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内容丰富且有亮点,教师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中,得到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