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好可爱”
“老师,我想学做这个”
“以后还能去找你学吗”
“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非遗”
“真是太有意思了”
昨天,泗泾镇新凯五村社区活动中心内人头攒动。居民们有的在研究面塑、有的在学习剪纸、还有的在大会堂观看传统皮影戏,到处都是欢笑声,格外热闹,这是什么活动呢?
据了解,为了让居民更加的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泗泾镇打破传统模式,特地启动了创新项目——非遗大篷车。将当地的非遗以及其他优秀非遗项目,装进了这辆“大篷车”,走进了千家万户。
快跟着小松一起来看看,“非遗大篷车”上都装了些什么?
皮影戏
松江皮影戏已被列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泗泾地区流传甚广。皮影戏道具继承了江南的皮影制作风格,轻雕镂而重彩绘。线条色彩大量运用工笔画的技法,俊美秀丽,部分的辅助装饰如龙庭、宫灯、座椅等辅以镂刻,人物造型色彩艳丽,整体映像效果鲜明靓丽。
一场皮影戏除了表演的人,还需要吹笛子的、拉二胡的、敲锣鼓的和打鼓板的,缺一不可。所有的老艺人基本都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如今虽然看得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热情高涨,每月的表演从不缺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个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面塑
泗泾面塑历史悠久,以世代承袭的民间工艺美术作为分支,在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宝库弥足珍贵。
泗泾面塑的传承人马金城老师,今年78岁,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人赵”赵阔明的关门弟子。生动的教学、幽默的言语,引得不少居民想当场拜师。
剪纸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次为居民授课的是李雪彪老师。他也是泗泾老年学校的“人气”老师哦。
从接触剪纸到爱上剪纸,李雪彪老师花了近60年的时间来研究这项民间艺术。他参与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曾在世博会上展出,并荣获上海市第六届现代剪纸艺术特别奖。
除了皮影戏、面塑、剪纸,“非遗大篷车”内还会有什锦细锣鼓、评弹等项目,下一站,它会驶向哪里呢?如果你也对这些非遗感兴趣,请留言说出你所在的社区,让我们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