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到多家功能区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培训机构调研走访。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但献计献策,还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就是“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要自觉拜群众为师,从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启示一:立足“精心养护”,提供全方位服务
“精心养护”的理念是我在走访国家级汽修大师陶巍时得到的启示。他说如今汽修行业正从“维修”走向“养护”,“养护”更注重长期的护理保养,力求车辆始终保持最优状态、发挥最佳性能。”我觉得我们在提供服务和帮助时,也更应把眼光放远一些,发扬“店小二”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在安排大调研的分组时,特意打破了固有的分管条线和科室部门,每组都配齐各业务板块的工作人员,同时制作了人社政策包一并发放。目前看来实效已经体现,当企业得知我们去走访时,就会将各类相关问题一并提出。有了之前的准备,就能把更多问题处理在当场、解决在组内,更大程度上避免了遗漏和流于表面。尽管编组配人时会复杂一点,但服务的完善程度也就更大一点。
启示二:立足需求定位,确保全方位落实
我们常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徐家汇街道的居民向我“吐槽”:沿路部分高大树木修剪不及时,落叶掉落屋顶堵塞下水道,漏雨现象严重。高大树木枝叶茂密,挡住了阳光,底楼居民室内潮湿。虹梅街道的爷叔向我“倒苦水”:楼下化粪池经常堵塞,气味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众多小微企业正进行业态调整,有广泛的就业招聘、职业培训、人才引进方面需求。人社局的工作恰恰都是与百姓生活、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就更应该聚焦民生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定位调研对象需求和发展的着力点。我在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了解到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对于人才引进、申请政策补贴等事务却不熟悉,各种需求很多。为此,我们特地把他们请进人社局,安排专门时间和人员对他们的每个问题一一进行处理或解释,直到企业满意。只有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给大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启示三:加强产研合作,助力全方位解困
在重点走访人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徐汇确实是自带“人才流量”的精英荟萃之地,但不少企业同样面临着“人才之困”。“人才最在乎什么”、“如何把人才长久地留在这里”……是我长期思考并迫切希望解答的问题。于是,我们就在走访中主动引入第三方力量,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专业团队合作,就本区海外人才现状和政策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就是优化徐汇人才综合发展环境,推动本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便利性新政的推出,创造因人才集聚而带来的创新峰值,为徐汇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
(本文作者系徐汇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