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先修班之行:就这样,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记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观学习有感
2018-4-27 0:00:00发布78次查看
掀开春花和蛙鸣,终于靠近播种的日子,在这人间四月天,华外实验五年级先修班的同学们行走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校园里。
4月18日下午二点,在杨老师和季老师的带领下,华外实验五年级先修班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浦东的上海市四大重点中学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一进校门,同学们就被学校的大气磅礴的的校园格局所吸引。整个校园以教学、体育活动、生活三大功能分区,以教学区为核心,做到三者动静分离、疏密有致,有分有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随后,我们跟随二附中教导处王骁老师和毕业于我校的学长来到校园陈列馆,王骁老师幽默风趣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学校成长的历史,更对她增添了一份崇敬之情。我们还参观了华二的美术室、教学楼、音乐厅、和化学实验室,教学装备一流,图书馆宽敞明亮,礼堂气势恢弘。从窗口望进教室,教室的课桌上堆满了各类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同学们上课听讲都非常认真,仔细地做着笔记,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校园的走廊里贴满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作文里华丽的词藻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接着,我们与华师大二附中的学子们一起参加了“晨晖讲坛”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更是《中国诗词大会》幕后命题人之一的方笑一教授。他为我们带来了以“王维的仕途与诗歌”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方教授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王维的生平佳作,并介绍了王维的身世与境遇,让我们对这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方教授告诉我们王维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名优秀的画家,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但后来却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时,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寄情山水,参悟禅理,以曼妙空灵、充满禅趣的山水诗安顿了自家生命。我们从小就诵读过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名句,也了解过一些王维的生平经历,再经历方教授的解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王维清新淡雅诗句背后所展现的不朽生命力与感染力,悟出老师经常说的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妙意境。
方教授在介绍诗人王维生平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负等,这是中国人对诗的最高境界。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难懂,但诗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可以写一手好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和写作诗词,将诗词文化发扬下去。
在华二的校园里,我们还见到了我们华外实验2015届毕业、现就读于华二高三的王骏鸣同学,以及去年毕业、现在就读于华二高一的齐宇同学。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也希望经过四年奋战之后也能像他们一样考进华二。今天,我们参观了华二的校园、了解了华二的历史、见到了我们的学长、还聆听了方笑一教授有关诗佛王维的精彩讲座。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参观学习机会,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更加勤奋,努力学习,用自己学识去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四月天的华二,一树树的翠绿,一片片的花海,一张张朝气的笑脸,洋溢着青春,绽放着美丽,明媚了岁月,芬芳了生命,带来了美好,让人多了一份期待,就这样,在我们华外实验的五年级先修班的学子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