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上海制造”追求卓越发展取向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发展路线图
2018-4-28 7:49:00发布77次查看
2020年,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制造品牌汇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比1/3左右
40年前,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8,70多项工业产品赶上或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上海品牌”。4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如何在新时代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记者近日采访了牵头编制《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的上海市经信委。根据计划,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坚定“上海制造”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加强“四名”引领(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实施“六创”提质行动(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绿色创先),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通过拥有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等方式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将是‘上海制造’新的内涵和使命。”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制造”发展要包含“人无我无、人有我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个层面的内涵。“人无我无”,指未来引领世界业态发展和生产模式创新的前瞻产业,上海需要结合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提前布局,如空天海洋、无人汽车等;“人有我无”指国外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产业,但中国目前仍有较大空白,上海需要代表国家参与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例如高端医疗器械、大飞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人无我有”指上海极具优势的产业要抢占全球制高点;“人有我优”则是大家都有的产品,上海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振华重工的先进港机装备等。
“上海制造”一方面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自主攻关核心技术,主攻国家亟需的关键领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世界领先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另一方面,要坚定追求卓越发展取向,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和高复杂高精密高集成制造。据此,《“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总目标下,又提出三个“分目标”进行实施:目标一,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之一,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目标二,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2个、培育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重点集群面向长三角核心配套率达到60%以上;目标三,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彰显“上海制造”品牌美誉度。
“MadeInShanghai”成为特质
如何提升“上海制造”品牌美誉度?根据《“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传承“上海制造”的历史辉煌,充分发掘基础底蕴和潜力空间,推进“四名”专项行动,使“MadeInShanghai”成为上海重要的内涵特质。
全力打造“名品”,围绕消费品改善供给、智能产品迭代升级、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四个领域,打造500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为提振上海“四大品牌”特别是“上海购物”提供产品支撑。
积极培育“名企”,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梯队,培育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力争到2020年,除上汽集团和宝武集团外,再新增至少1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同时培育8—10家制造业“独角兽”,以及200家位于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名的“隐形冠军”。
大力汇聚“名家”,围绕科学家引领、企业家运营、精工巧匠支撑三支队伍,汇聚卓越产业人才,打造产业“人才梦之队”。三年内新增100名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0名行业领军人才,打造一批专业一流的“上海工程师”和技艺精湛的“上海师傅”。
着力塑造“名园”,围绕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两个方面,塑造产业重要承载区。形成临港、漕河泾、张江、上海化工区、国际汽车城5家左右世界级品牌园区;打造集中度和显示度高的特色产业,如浦东集成电路、嘉定汽车、金山新型显示、临港智能制造、松江G60等,建设一批“四新”经济创新基地。
促进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
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六创”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上海制造”在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
“缺芯”是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大的“心病”。“技术创响”行动将聚焦高端芯片等“卡脖子”问题,加强产业和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核心科技不受制于人。同时,通过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布局,实施100项产业化创新项目,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改力度,争创3—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质量创优”行动将以质量为核心基础,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树立“上海制造”全国质量标杆地位。加快标准升级提档,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
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制造全流程,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融合创智”的核心内涵。在“集群创建”上,将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绿色创先”行动将推进产业绿色提升及绿色制造领跑,打造一批绿色示范产品、工厂、园区及示范供应链,创建一批低污染、低排放、低碳领跑者。
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彰显了上海打响“上海制造”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下一步,上海制造将以行动计划为指南,全力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打造产业基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