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区读书节正式启动 文化人畅谈改革开放40年巨变

2018-4-27 14:11:48发布67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走进长宁区图书馆10楼多功能厅,可以同时看到两个微型展览。厅内一侧,以老照片为线索,介绍了长宁区图书馆近80年来的发展历史;另一侧展示了最能描摹这个时代的40本书,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近日,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上海文坛发展主题论坛在长宁区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作家叶辛、三三,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与书评家顾文豪展开对谈。同天,“阅读·阅美好”2018年长宁区读书节正式启动,围绕“文化与生活40年”主题,读书节将举办主题论坛、展演比赛、文化微旅行、展览展示等六大板块活动,让市民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长宁区还将联手实体书店、商圈楼宇及文博空间,打造十分钟生活圈里的“阅”空间。
  作家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1978年,当时的知识青年叶辛还在贵州“上山下乡”,不过,那时他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开始起变化了。“在9月的一个下雨天,我收到了贵州省山村邮电局老许送来的一封用小信纸写的短信,是上海《收获》杂志寄来的,说决定刊用我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第二天,叶辛去贵州省作协开会,看到了这一期《收获》。“1978年我写了很多话题,尽管所在的地方山也遥远、路也遥远、水也遥远,一封信要寄一个星期,但我感觉到中国的前途要灿烂起来了。”叶辛说。
  同年年底,他带着刚完稿的《蹉跎岁月》回上海探亲,并陪同接待了英国作家代表团。“当时很激动,我在贵州山沟里什么都没见过。怎么和英国作家座谈?我完全不知道。”40年过去了,叶辛的直观感受是文学活动层出不穷,中外作家交流也比以前频繁多了。“通过《收获》《萌芽》等杂志,团结了老中青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评论家等,这一切和当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40年来,文学创作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在变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视野也在变化、放开”。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看到的是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译文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紧密相连。“成立后,出版社马上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国内的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把外国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以及各语种的双语词典翻译出来。”史领空说,“当时,外国文学著作在书店一上架,门口就立即排起了长队;有些名著都来不及往外发货,一天平均有一万册,非常热销,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求。”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40周年了,据统计,先后约出版了八千多种图书。在他看来,我们的文化繁荣,也离不开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引进、吸收和借鉴,“译文社要继续坚守出版品格,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打造家门口的“阅”空间
  上海文坛发展主题论坛是长宁区读书节推出的重磅活动之一。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主题,持续到10月的读书节还将举办影像中的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40年大发展中的税收变革、上海女性文学等多个细分主题的论坛活动。
  在同日举行的开幕式上,长宁区公布首批14个“阅”空间名单,包括言几又书店、长宁区党建服务中心、幸福集荟、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华联创意广场党群服务站等。这些阅读空间主要分为文创书店、楼宇白领服务中心、街区阅读点三种类型,分别针对生活区、工作区、商业区等不同区域的人群需求,针对性开展阅读活动。
  “在现场阅读方面,各阅读点的匹配书籍,将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和专业书籍推荐,精准对接区域人群阅读需求。”长宁区文化局副局长周薇介绍。未来,文创书店将和长宁区读书节的主题联动起来举办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商圈和楼宇的公共文化空间,市民可以扫描二维码借书或买书,下单后,社区图书馆及书店将就近配送;而在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等文博空间,将针对性配送与区域历史、建筑、文学有关的书籍,突出城区历史底蕴。除了纸质书的借阅,每个阅读点都由文化局配送数字阅读机,让白领在楼宇里、居民在在家门口就能参与阅读活动。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