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豫园街道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优质平台
2018-4-27 14:07:00发布58次查看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平台。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需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今年年初,豫园街道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会,并启动2018“志愿一小时”项目,聚焦豫园地区建设发展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紧扣文明生活、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经营、文明服务五大主题,发动更多生活在豫园、工作在豫园的居民、职工加入到“创文明、志愿行”的队伍中。他们将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为社区邻里解决身边的难事愁事烦心事,为街道探索创新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在为老城厢居民排忧解难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豫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认为:“创新社会治理正迎来‘新时代’,豫园地区在提升社区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能级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不同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变;坚持团结凝聚各方的工作方式不变。”
新“据点”激发群众热情
近日,位于福佑路225号福佑商厦六楼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党建(群团)服务站(下称“服务站”)内人头攒动,市场内的80名党员和商户们纷纷前来参观他们的“新家”。
豫园地区集聚着18个小商品市场、5000多家经营户,其中不乏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豫园小商品市场党总支书记冯锦莱告诉记者:“最开始,小商品市场里只有8名共产党员。但不管有多少人,我们都坚持把支部建起来。”2001年,豫园社区个体劳动者党支部成立,翻开了豫园市场党建工作的第一页。2009年,豫园社区小商品市场党总支正式成立。党组织建起来了,还要把群团建设带起来。在豫园街道机关党总支的指导带领下,豫园小商品市场联合工会和市场团总支、巾帼联谊会相继成立;基干民兵排、少数民族联络站、市场安全检查监督队等群团组织也应运而生。
结合今年豫园街道开展“大调研”工作,街道及小商品市场党总支召集市场党组织书记委员、普通党员、商户职工、物业经理开展了四场座谈会,进一步问需问计,最终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升级形成“六化”工作机制。
一是平台实体化,建立豫园小商品市场党建(群团)服务站,并在18个小商品市场分别设立党群服务点。二是服务网格化,建立市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机制,每个市场配备一名党员网格长,并以党员责任区为单位配备网格员。三是互动信息化,街道党工委将建设开通党建app,为市场的党员商户提供信息发布、党务学习、党群交流、工作台账、掌上办事、活动(服务)预约、需求留言等掌上服务功能。四是队伍专业化,街道依托社区党校平台,组织各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务工作培训,同时,专门安排一名党建联络员和两名群团联络员对口市场党总支,加强对市场党建工作个性化的指导。五是教育常态化,市场党组织会同市场监管、城管、商场物业等部门单位,在市场内开展党员示范岗、文明诚信经营户“双创活动”,推出一批经营效益好、商品质量好、卫生达标的示范商户并挂牌。六是活动多样化,市场党群组织紧紧围绕市场党员、商户生活和经营的需求,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比如,服务站每月一次举办商户讲座,邀请专家给商户们讲法规政策、讲经营发展,有“外来人员居住证办理政策解读”、“市场营销”、“产品包装及摄影”等课程,让商户们收获良多。
目前,该服务站对辖区内居民及商户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受理、党员学习教育、党群活动报名、自助体检、医疗救助、图书借阅、票务购买、公益雨具免费租赁等8项常态化服务项目,并为小商品市场经营户转型发展度身定制23项党群活动、咨询讲座,提升企业及经营户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创新创业与转型发展。据冯锦莱介绍,这段时间,最受欢迎的就是“健康小屋”自助体检项目,这个项目每周一至周五下午2:00-4:00都有志愿者为居民、商户、职工提供体检服务,每周三还有医生坐堂开展健康咨询。商户平时忙于经营,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体,这个项目就好比在他们身边安了一位“健康小管家”。
公益联盟扬慈善精神
创新社会治理,打造美丽家园,一定要联手社会力量,帮助有困难的老百姓走出生活困境。不管是老居民还是“新上海人”,不管是青年群体还是少年儿童,都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社区关怀,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区事务。
去年12月28日,豫园街道联手辖区企业搭建社区公益服务平台,号召企业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彰显非公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良好形象,并正式成立了上海黄浦豫园社会公益事务联盟(下称豫园公益联盟),街道和企业强强联手,力争将社区公益事业、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做实做精做出特色亮点。
豫园公益联盟通过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单位、企业,各年龄层的居民、志愿者参与。去年,豫园公益联盟组织“情系豫园·爱心义卖”公益活动,邀请专业合作机构为社区困难学生开设绘画讲座,再以爱心义卖方式购得学生的绘画作品,将善款捐给这些结对的困难学生。豫园公益联盟负责人古伟表示:“通过教授技能、义卖‘回购’的方式,让这些孩子在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小小的‘劳动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单纯的受助人,以此树立他们自立自强的正确价值观。”这些孩子中不少还加入了街道的小志愿者队伍,在慰问社区老人的工作中,成了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豫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兰芳表示:“未来,街道将继续开展各类公益项目,把‘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通过热情服务为豫园老城厢带来融融暖意。”
广泛参与推进新格局
小小的1.19平方公里的豫园地区内,既有高端住宅社区,也有二级以下旧里;既有商旅文名片“豫园风景区”,也有“小龙虾一条街”;既有大境阁、世春堂等老城厢文物保护建筑,也有海上梨园、吾同书局等文化时尚新地标。与此同时,在豫园生活、来豫园游玩的群体越来越趋多样化,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态势。比如,居民中有人企盼通过旧改改善生活质量,有人希望通过参与自治提升个人价值;游客中一部分喜欢“轧闹猛”、品美食,还有一些人渴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推进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就是要将这些看似对立,实则息息相关的区域、居民、商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充满活力的新格局。豫园大客流党群志愿者服务项目,就吸引了来自全市多所高校和社区单位、居民区500多名年轻志愿者的参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未来几年,街道还将以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运作为契机,动员更多的居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打造培育一批有豫园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使志愿者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骨干力量。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看来,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不论是巩固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还是“美丽家园”建设,群众的支持、参与永远是各项工作最坚强的后盾。“要紧紧依靠居民群众和沿线商户,倾听他们的声音,培育自治共治的骨干力量,让居民做居民的工作,商户做商户的工作。只有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我们的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