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长宁新闻

长宁区2017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7-9-19 0:00:00发布112次查看

《新闻晨报》记者:长宁微旅行邬达克长宁之旅的形式请您介绍一下?现在亲子活动很热,长宁区举办跟着绘本旅行已经20年,今年的活动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和有什么亮点?请介绍一下。

郑韵清:长宁微旅行已经举办了9年,微旅行它的对象是年轻人群体,集旅游、行走、健身、交友多功能为一体,我们举办过程当中有年轻人通过这个活动结成连理的,所以我们看成是年轻人在旅游途中交友的平台,“邬达克的密码”虽然不是一条新的旅游线路,但是这是常办常新的线路,今年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以前外国人参与比较少,今年通过了东华大学组织外国留学生也参与到我们的城市微旅行当中,这是非常好的尝试,我们长宁的宣传除了向市民宣传以外,也要让生活在我们长宁的外国友人了解长宁,帮助我们一起宣传长宁,所以今年的线路和以往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条线路参与的人一直在变化,而且今后还会有新的内容补充,因为前两年邬达克之旅我们和静安一起联手,把参观点不仅仅是局限于长宁,局限于愚园路这一块,这条线路参观点全都是邬达克的建筑,但是每年有变化,今年我们着重聚焦在长宁邬达克的作品上面。

记者提到小朋友跟着绘本旅行的活动,这个活动也是一个微旅行,主要是针对亲子家庭的,现在年轻人带着小孩,平时工作非常忙,选择很长的假期出去旅行比较奢侈,现在大家非常重视小孩子的教育,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注重,所以我们从市民的需求出发,我们和乐懿国际旅行社合作,通过跟着绘本旅行,除了把建筑、把故事写在里面以外,还有一些地方留给亲子家庭留做纪念,像照相本主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们希望家长和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跟着绘本去旅行从去年推出以后,虽然是小团队,可能一组半天时间,参加的家庭是10个家庭,因为完全是市场化的活动,但是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反响还是非常好的,因为小团队形式,领队和参与者的互动比较好,而且通过家长和小孩一起完成在游览过程当中的游戏,更加深亲子之间的关系,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今年推出五条线路,这些都是比较受家庭欢迎的线路。这个绘本今年五条线路有五个绘本,如果哪位记者感兴趣我们也可以提供,如果您自己参团根据绘本带着小孩游也可以,本身是一条线路,而且里面有故事,通过自己亲身讲述让小孩子有所领悟,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活动,如果记者朋友感兴趣可以参与。

 

上海日报记者:请问陈方建主任,这次长宁购物节实体商业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销售?另外长宁一直在助推互联网+生活服务业战略,实体商业是怎么样更好地和区里的战略结合?还有就是因为长宁购物节时间段上有一部分时间和“双十一”网上购物重叠,实体商业准备怎么样应对网上的销售季?

陈方建:非常感谢对长宁商业的关注,事实上长宁商业最近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我们提出长宁商业下一步不管是营销也好,调整也好,第一是差异化,第二是商业特色,也就是现在中山公园商圈约5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虹桥商圈约7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不能只做上海市,一定要辐射长三角,所以如何把客人吸引过来?人家说停一下、回回头、停停手,摸摸袋,刷刷卡,所以事实上购物节是实验的平台。我们在筹备“1212”,去年龙之梦做了一场“1212”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商城,大众化的购物就应该为老百姓提供品质好、服务佳、性价比高的东西,所以从我们购物节来说比较关注客流从哪里来,比较注重大数据分析。因为这是要细化到每个载体里面的,下一步我们在做大数据,一定要把结构打开,比如说现在尚嘉消费者一方面是来自长三角,就是昆山、太仓一带富裕人群,还有一批就是来自西区比如松江、青浦高端别墅。为什么会来?我们也在琢磨研究。有一段时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现在不一定去国金了,因为价格差不多,消费者就追求服务质量。所以我们和尚嘉一直在研究,除了差异化特色提升以外,精准营销要活动不断,还要总结提炼我们的服务和优势,跟国金相比怎么样把回头客拉回来?这就是商业的秘密,这就是商业的魄力和商业的氛围。或者是消费者要追求温馨的场合,原来虹桥友谊商城年销售额7.5亿元的时候上海百货人均平效第一位,那个时候他们一直举例说香港陈方安生就爱来虹桥友谊,她说虹桥友谊不吵、不闹、不烦,没有像别的商场推销,她感觉像家一样温馨,购买了草帽、工艺品等。用什么方法把什么人拉回来?这就是下一步圈内、行业内要研究提炼总结的。上海商业我个人认为载体已经过多了,现在如何用你的特色差异化来吸引消费?如何用服务技能把客人留住?这是商业人值得研讨,值得研究,值得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市场已经细分了,每家商场定好目标,企业围绕市场转,政府围着商业转。请媒体朋友多关注长宁零售,特别是多看看我们存在哪些不足。

 

中国文化报记者:周局长,您好!据悉,几年前长宁区创新地将艺术节、购物节、旅游节“三节”合一,请问这几年的“三节”合作中主要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我注意到艺术节的名称是“虹桥文化之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命名是否寓意着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是对一年来文化成果的收获展示?现在的文化建设都是贯穿全年的,今后有没有考虑举办系列以季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周薇:您好,感谢您对长宁“三节”活动的持续关注,“虹桥文化之秋”艺术节创立于2003年,自2010年起,艺术节与上海市旅游节、购物节长宁区活动联合举办,旨在通过商旅文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优化区域商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七年来,“三节”融合机制不断成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合作也更加顺畅,从场地联办的浅层融合向内容设计的深度融合逐步转变,区商务委(旅游局)与文化局在三节期间联手推出多项活动,如旅游集市暨“创意周末”文化季、商圈购物节与街头艺人联展等等,不仅带动了商圈消费,繁荣了旅游市场,也进一步延伸了公共文化的服务半径,拓展了服务空间。

如您所说,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群众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季节,今年的“虹桥文化之秋”将集中呈现一年来长宁在舞蹈品牌孕育、国际文化交流、群众原创作品等领域的优秀成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欢迎大家关注“上海长宁”、“上海长宁文化”公共微信账号,了解艺术节最新排片和大型活动。此外,也可以通过微信和上海文化云关注长宁以四季为主轴推出的公共文化品牌系列——”“舞蹈艺术欣赏季”、“美术作品导览季”、“书香长宁阅读季”和“群文创作展示季”相关内容,再次感谢大家。

长宁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