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0日举行的四平路街道第四届社区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街道确定了2018年的12项实事项目。
为社区1500名困难高龄老人开展体检,1300名女性开展“两病”筛查;创建50个“睦邻楼组”并开展“睦邻文化进楼组”活动;为1000名社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培训;为社区居民购买社区公众责任险、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8类社区综合保险;建设四平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对21个居委会进行“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提升”;对鞍山五村、大连西路四弄等老旧小区进行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包括为小区配备灭火器、划出生命通道、安装门禁监控系统;为1300户8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家庭安装燃气报警器;完成23个居委会的微型消防站规范化建设;对12个居委会22个自行车车棚进行改造,同时帮助小区安装150个充电桩;结合无违建居村创建,集中清除老旧住宅小区内的10个环境卫生死角。
记者了解到,这些实事项目基本来自于街道各部门在今年开展的大调研中发现的社区“痛点”问题。比如,街道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四平路社区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许多老年居民对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有强烈需求。有的独居老人表示,日常生活中,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遇到过诸多不便,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街道联合同济大学志愿者团队,在社区开展教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计划用2个月的时间,在各小区开展50余场活动,使受益人数达到1000人。
怎么用手机看新闻,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怎么给子女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在手机上买东西怎么操作,怎么和好友进行视频通话?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中,来自同济大学“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会”、“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正在手把手教30余位老年人学用这些生活实用功能。老人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拉着志愿者询问各种问题。
据悉,课程形式为主讲人授课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每次课程会有一名社团成员主讲,其他成员辅助教学,每次课程时长约45分钟,并设有理论讲解、现场操作和提问环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为提升课程效果,志愿者们还贴心地绘制了简明易懂的小册子,方便大家课后复习。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也为社区23个志愿服务工作站配备了相应的智能手机使用教科书,以供老年人随时翻阅。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准备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老人只要现场“扫一扫”关注,就能订阅这些资讯。
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自启动以来,报名人数大大超过预期,现场还会有没有报名的居民前来,“我们现在打算适当增加授课场次,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预计今年参加培训将达到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