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鼓励重方法 孩子成长会有时——记白天鹅幼儿园幼小衔接讲座
2018-4-27 0:00:00发布89次查看
临到“幼小衔接”的渡口,大班的家长们常向老师们问津,相互探讨的都是“如何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升小”。4月23日,白天鹅幼儿园邀请了联建小学教导处陈海平老师来为大家解惑。
开篇,陈老师就以“下班之后不用再上班”的诙谐语调引导家长们了解了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会心一笑之余,家长们也提笔以待,生怕漏记了陈老师的箴言妙法。
结合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对比,陈老师将培养孩子生活方面习惯的细节介绍给家长:在铅笔等物品上贴上名字贴、引导孩子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书和玩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巩固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
说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陈老师更是支招:要管控好孩子,不让他们沉迷于手机、ipad中的游戏;还悉心提醒家长,在进入小学初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引导,以防孩子情绪变化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习习惯方面,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仅仅是引导孩子课堂上的倾听,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做作业时间是否有效利用?有的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吃吃点心、看看电视、玩玩游戏――陈老师为此提出警句――拖延症,要不得!更提供方法:“让孩子上厕所、喝水、吃点心,全部都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接下来的时间,专心做作业”――这样的共同规则,必须严格执行。陈老师还语重心长地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谈条件”,同样要不得。此外,还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谈及学习习惯培养及孩子智力开发,陈老师向家长们推荐了亲子阅读的好方法,分享《蓝色的那只鸟是我的爸爸》、《安的种子》时,故事中爸爸不辞辛苦只为启发孩子学会一道数学题;小沙弥为珍贵种子安之若素,静候春来……其意义不仅能在孩子心中播种希望,对家长而言,教育中宽容鼓励和等待的意义更是不言自明。
讲座过程中,陈老师分享的案例,发人深省:国内畏难厌学的孩子,却在国外移民期间为打发时间而主动联系老师讨要试卷与习题;离开父母的宠溺后竟然学业有成。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是自己觉得什么好,就硬要塞给孩子,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满满的爱藏在心里,为孩子的身心成长留出空间,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陈老师的谆谆引导,家长们也感悟到许多家庭教育的原则: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潜移默化地鼓励孩子并适时提出恰当的期望,如:“你今天真棒,能主动整理自己的物品,下次如果能归类放就更好了!”;受到了陈老师的启发,家长们纷纷感叹:“许多事情,我们这样要求孩子就应该自己先做好榜样,今天回家就开始,孩子看书读报”、“陈老师说的我记住了,多磨合,多尝试,多沟通,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了!”、“是呀,是呀,总说宝贝‘熊孩子’,其实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去细心地观察、了解孩子。”
是呀,面对规则,请笃行不懈;心里上的支持,要倾囊相授!正如陈老师所说――作为教育机构,我们非常想代替孩子喊出心声:“有一种爱叫请给我一点时间”。
祝愿家长们带着温柔而坚持的态度,带着对孩子的信任,循序渐进地鼓励孩子,让我们一起在伴学之路上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