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主攻方向 聚焦重点发力——论“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三)
2018-4-27 7:58:00发布75次查看
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承载着上海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和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远大抱负。“打”就是要有措施、有行动,“响”就是要在国内外叫得响,“品”就是要质量高、品质好,“牌”就是要有竞争力、影响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厘清“四大品牌”的内涵和关联,找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发力。
改革开放是融入并参与世界分工和全球竞争、合作的过程。现实一再提醒我们,没有高技术的产品,没有高品质的服务,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打响“四大品牌”的核心,就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向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勇敢进军。这是百姓高品质生活所盼,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更是落实国家战略所急、赢得全球竞争的关键所在。
“上海服务”重在辐射度。作为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抓手,“上海服务”的功能和半径不能局限在普通城市范畴和自身辖区之内,而要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切实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上海“五个中心”的辐射带动力,也体现在研发、金融、会计、法律等各类专业服务业上。这些行业不能满足于在一隅之内的小富即安,而要积极扩大服务半径,提升全球竞争力,真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助力。
“上海制造”要彰显美誉度。定位于先进制造业的“上海制造”,使命就是为国家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攻坚突破。这当中,既要有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科技支撑,又要有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的配合,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并始终坚守过硬的质量和品质。唯有这样,才能扛起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任,重塑“上海制造”的辉煌。
“上海购物”重在体验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加以满足。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是国际消费城市必须直面的考题。要抓住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集聚最新最潮的品牌,提供最优最好的购物环境,竭力打造最高的性价比,让上海成为品质消费的公认之选。
“上海文化”要展现标识度。文化,让城市兴盛繁荣,让产品与众不同,让体验隽永难忘。上海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也形成了特有的城市精神。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就要发挥“文化码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为内容生产提供制度环境和不竭源泉,充分释放文化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独特效用。
把握好这四个“度”,品牌才可能被真正“打响”。同时,打响品牌的过程中也应始终保持系统思维、协同意识,绝不能各自为战、割裂发展,而是要在深度融合中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四大品牌”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以“上海服务”为核心的“1+3”格局。“上海服务”体现了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也为“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的发展集聚了资源、提供了平台。同时,“四大品牌”更不是独立个体,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比如,上海的服务经济、制造业产品和文化产品,为“上海购物”提供了对象。而“上海文化”的软实力,则能提升“上海服务”和“上海购物”的吸引力。
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认识,打响品牌的过程才不会落入单一化、片面化的窠臼。无论是对于“四大品牌”本身,还是对于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任何画地为牢、单打独斗的思维都失之狭隘,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才能事半功倍。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