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 | 他笑了——记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吴珍
2018-4-25 14:38:35发布63次查看
开学了,吴珍老师正忙着分发新学期学生用书。教室门口,一位家长模样的男子带着个男孩,拎着书包,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往教室里张望。哦,是上一届留下来的重读生——小陈来报道了。简单了解了情况做了交接后,吴珍老师给小陈安排座位坐了下来。他,一眼看去,黑黑的,矮矮的,脸上神情木木地、怯怯地,低着头,两眼呆呆地看着教室地面。因为重读的原因,涉及到了书本数量的问题,她问他新书有没有拿到,他不抬头只抬眼,依旧毫无表情地看着,一脸茫然,一言不发。
开始步入正常的日常教学轨道了。课堂上,他依然如故,无声无息地坐在座位上;下课了,他还是瑟缩在自己的座位上,让人感觉他似乎在尽力寻找一个让任何人都找不到的角落。问他几个日常的生活问题吧,他要么张着嘴,呆呆地看着毫无反应,要么嗫嚅着“这个……这个……”不知该说什么好。甚至有时,你大声地叫着他的名字,他也浑然不知。
在这个教室里,他似乎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让他融入到集体中,让他焕发出孩子应有的生气?至少脸上能露出点笑意?
吴珍老师默默地观察着他,也加紧了解小陈的家庭情况以及造成重读的原因。当各方的信息拼凑出一段比较完整的成长史后,她对小陈的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然也明白了他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先“忽略”他吧,当一个本就木讷少言的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经受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读这样感觉比较严重的“大事”,学习上的困难依然如山一般,他惊魂未定,他如何能“活络”地投入进来?教育既不能怠慢,又不能操之过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如忽略这样一些不完美……在吴珍老师的心里,已经默默地有了对策。
看上去,她真的是“忽略”他了,不再问他这个问他那个,不再大声叫他名字……她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等待着他从惊恐中平静下来……或许是被“紧盯”的压力感小了,或许是他慢慢适应了班级的氛围了,慢慢地,他的头开始抬起来了,虽然依然不理睬人,依然不说话,但是,当同桌在看课外书时,他会把头凑过去,在旁边偷偷地看几眼。
不仅如此,她还“忽略”了他很多。她了解小陈的学习基础,识字写字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而又艰难的事,所以她“忽略”了他的一些“不端正”、“不整洁”。抄写本上,尽管字迹几乎无法辨认,但只要按时做完交来,其他的,“忽略”;默写本上,她的红笔只批他能写出的词语或生字,哪怕只有一个,其他的,“忽略”;练习作业,她对他说,不会写的字只要写上“〇”,她就能看懂意思,其实,当一句不满十个字的句子中出现了七八个“〇”,老天才看得懂!但她选择了“忽略”,并在批改订正的时候肯定他:“要做的题目没有缺漏,你说一遍给我听,看看我猜得对不对?”
只是,在“忽略”的同时,吴珍老师依旧默默地注视着他。要组建小队了,他自己能找到小队不被落下吗?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始终在互相指责中的家长情况有所改观吗?每天的回家作业妈妈还能尽心辅导吗?他在班级中遇到的一些调皮鬼的“小动作”心里是怎么想的?
似乎,很多事都在很多的“忽略”和默默地“注视”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他的头,抬起来了;他的身影,时时出现在小队活动中了;上课时,他的眼睛会看着她了;他的手,开始举起来了;他的作业,很少拖欠了;他本子上的五角星,一颗接一颗了;他的练习成绩,终于可以写上“合格”两字了……
最重要的是,他,笑了!甚至,会在春游时、课间时挤在她的身边,抱着她的腰撒娇地蹭啊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