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天,我们青年教师踏着春的脚步,迎来了新一期的修养之旅──水墨画培训。
水墨画是本学期的培训主题。通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简笔画、静物写生的技法。水墨画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技法的要求,不仅是从线条到色彩甚至笔墨韵味的提升,更是从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到整体布局能力的提升。本学期的青年教师修养课堂依然邀请了我们所熟悉的美育学者、特级教师朱健朴老师为我们开展培训。在新学期的第一课,陆校长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直到结束。她就好像我们青年教师的家长,在培训开始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许,期待着我们青年教师在一系列的培训中内外兼修气自华!除了期许,学校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份惊喜,那就是为每一位青年教师设计篆刻了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并期许对学年度内出满勤并获得优秀作品奖的学员申报校本研修学分。
关于本学期的培训内容──水墨技法,许多青年教师都对它一知半解,感到有些迷茫与害怕。当然,朱老师对我们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因此,他对水墨画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设计。
首先,朱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水墨的特性:用水调配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它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接着,朱老师拿出了3幅 “夏之韵──枇杷图”,3幅枇杷图虽然构图不同,各有意境,但是技法是想通的。画面上8、9颗饱满的枇杷有的沉甸甸的挂在枝干上,有的被放在了碗里,看似随意的散落,实际上体现着多与少、梳与密的节奏对比;画面简洁、生动,趣意盎然。朱老师告诉我们:本次的水墨画内容延续着上学期的静物写生,并结合了当季的时令水果,运用多个圆形的排列,进行前后遮挡,既简单易上手,又有一份夏意习习的情趣。从这里就可见朱老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良苦用心了!而此时,青年教师们之前对水墨画的一些担忧也渐渐烟消云散,仔细地聆听着朱老师教授我们如何用水墨画枇杷。为了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枇杷的结构与造型,朱老师还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1颗大大的长圆形的枇杷果实,并示范了如何用勾勒、点厾的技法描绘出枇杷。只见朱老师用毛笔酣畅淋漓的为我们示范了勾勒:用中锋线条迅速地勾出枇杷的轮廓;点厾:用毛笔侧峰画出枇杷的枝干,以及用毛笔蘸取颜色点染枇杷果实的颜色。整个示范一气呵成,线条轻松洒脱,色彩浓、淡、干、湿有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墨的笔墨韵味,更被朱老师在讲台前如此享受着传道授业的快乐所感染。而大家在朱老师结束示范后都迫不及待的拿起笔跃跃欲试了,有的老师很快就画完了一幅,觉得不过瘾,又拿了一张纸来画;有的还急切地询问朱老师怎么使用印泥来敲章,朱老师则不厌其烦的为各位老师进行悉心指导。
时间仿佛就在大家的笔下悄悄流淌而过,很快一幅幅“夏之韵”就清凉的展示在黑板上了。通过朱老师的点评,大家看到自己亲手画的人生第一幅水墨作品在短短的半小时内成功的展示出来,别提多高兴了!
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创设如此好的研修平台,也感谢朱老师的悉心教诲,使我们感受到了笔墨生辉的魅力,体验了水墨的丰富内涵和精湛技术,更让每位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浸润中提升了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