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马力在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公积金中心去年已经实现全国异地转移接续。在上海工作的职工,如果劳动关系转移到外地工作,通过住建部公积金转移平台,仅需3个工作日,就可将本市缴纳的公积金账户中个人和单位缴存的部分,全部转移到其在任何一个城市工作所在地的公积金账户中去。
据悉,去年一年上海转出人群达到3.2万人,转出的资金达到9.4亿元,且异地转移职工在当地可以连续使用公积金的政策。一方面让职工连续不间断地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职工不用两地奔跑,只要在当地公积金中心提出申请,全部工作由两地公积金中心通过住建部的转移接续平台完成转移。
马力透露,对于从异地到上海工作的职工来说,首先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和住房成本问题,尤其是年轻职工处在初步就业或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通过租房来解决初到本市的低成本住房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公积金中心已经在2015年推出了无房提取公积金租房的政策,放宽了提取条件,职工只要在沪工作,连续足额缴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或者配偶在本市没有自住住房,并租赁住房的,可以每月提取公积金不超过2000元用于支付房租。
公积金中心优化提取方式,受托代为核查无房信息,同时免去职工每个月往返提取,申请一年内按约定提取资金按季度划入职工指定的银行卡当中。这项政策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提取金额成倍增长。在政策出台的2015年,当年提取资金超过4亿元,2017年当年中,无房租赁提取资金已经突破了40亿元,在提取的申请人群当中93%为非本市户籍职工,20-30岁占到60%。由于公积金是企业和职工共同缴存,并且享有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因此外地来沪稳定就业的职工就成为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有效降低他们在本市的居住成本。
还有异地购房提取,比如说职工在上海采用租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但希望用公积金在家乡购买房子,只要在职工的户籍所在地有真实的购房行为都可以提取公积金,在异地购买自住住房。这些方面都为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产业工人创造了比较好的住房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