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李克强总理来到上海考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李克强连任总理后首次考察。李克强总理四次考察上海自贸区,每次都对这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寄予更高厚望。
上海自贸区迄今已经诞生了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其中就有税务部门的付出和成效。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中,浦东新区税务局充分发挥自贸区“试验田”的作用,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先行先试,一系列税收创新举措在此落地开花。
税企邮合作 企业领票就像网购
图片说明:浦东税务干部为企业提供税务文书配送服务
发票领用是企业每月的必修功课,但是对于某些业务量大的企业来说,却存在着用票量大、领用耗时耗力的问题。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每月高达数十万份的发票用量使得专车专人、往返多次成了公司的“日常负担”。而如今,这样的难题在自贸区率先得到了突破。2017年6月20日,“网上领票+专业配送”服务正式启动,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域和洋山港保税区域333户a类纳税企业被正式纳入服务范围,成为了全上海市首批体验“网上在线申请、专业配送上门”服务的“幸运儿”。
浦东税务部门为特大型企业量身定制了ems发票配送方案,并专门签订了协议价格,让企业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还减轻了企业的费用负担。仅运行一个月,上港集团及其子公司使用“网上领票+专业配送”服务领用各类发票达18万份。“从没想过发票领用可以像上‘淘宝’一样方便,税务部门的帮助为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公司财务人员表示。
据统计,目前,“网上领票+专业配送”已从自贸区扩散至整个上海市,已成功配送7000余户次、500余万份发票。
“单一窗口”管理 退税办理提速
设置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7年起,浦东新区税务局将现行出口退税申报业务流程全面纳入“单一窗口”平台管理。出口企业在退税申报时,不再需要逐笔逐项地手工录入信息,退税申报数据在网络上“共享化”采集后,即可智能配单处理。
据统计,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范围内已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截至3月底有4500余户企业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申报。“‘单一窗口’申报减轻了我们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郑丽华告诉记者,“对于我们这种退税量较大的企业来说,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因为数据计算差错或延迟而造成的税收风险。”
按季申报企业减负荷
近年来,浦东新区扶持发展的重点行业——融资租赁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一次调研中,中建投租赁(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平武向浦东新区税务局建议:“融资租赁业具有类金融特征,日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大量资金往来,而银行业的税收实行的是按季申报制度。如果融资租赁企业也能按季纳税申报,有利于资金往来结算的通畅便利。”
企业呼声很快得到回应,在市、区两级税务机关的支持下,浦东税务部门于2017年7月启动按季申报试点工作,将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1341户融资租赁企业纳入试点范围。试点至今,这些融资租赁企业累计减少申报10728多次,增加流动资金近13亿元,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负担。
浦东新区税务局局长吴健表示,税务干部将牢记李克强总理此次视察自贸区的有关指示,继续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依托自贸区地缘优势,努力打造税收改革创新的“高地”,让这块“试验田”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打造自贸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