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有一个服务民生质量的专项行动中提到一个关键词叫“美丽街区”。前一段时间江苏路、愚园路也是在打造示范点,特别想问一下建交委的赵主任,美丽街区的特点是什么?下一步是怎么来考量这部分的工作?
长宁区建交委主任赵成樑:谢谢上广的记者。作为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区“美丽街区”从4月份开始正式实施。主要是通过美丽街区两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城市更新,全力保护城市文脉,全面开展无违街区整治,全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全面开展市政道路、市政设施、市容环境、绿化、交通秩序等新一轮整治。
总的目标,通过“美丽街区”的创建,进一步提升长宁区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使街区更加有序,更具品质,更加精致,更有温度,更加干净,更加安全,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按照这个行动计划,我们确定了新华路、愚园路、武夷路、番禺路(法华镇路)四条道路作为我们示范性的美丽街区。这四条道路在上海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愚园路、新华路是上海历史风貌保护道路,愚园路、新华路、武夷路也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一。所以这次对这四个范围作了规划,其中新华路街区是从延安西路到淮海西路,全长2.4公里。愚园路街区从定西路到镇宁路,全长0.9公里。武夷路街区从延安西路到中山西路,长度是1.7公里,番禺路街区主要包含两条道路,除了番禺路以外,另外法华镇路这次也是作为番禺路街区一并进行打造。
刚才问到这次美丽街区打造的特色和亮点,我们这次四个示范街区,突出“一路一设计,一街一特色”。所谓“一路一设计,一街一特色”,对四条美丽街区道路,都编制了相应的规划,根据各条道路的特点来进行重点的打造。其中新华路,按照成就“人文新华”的定位,愚园路打造“艺术愚园”,武夷路是打造“静雅武夷”,番禺路打造“漫步番禺”。目前除了这四条示范街区涉及到的架空线整治,无违街区创建,以及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灯光提升正在有序推进以外,我们也作了一些梳理,涉及到的四条道路,一些城市更新的项目大概有二十多个,目前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其中像愚园路,涉及到的项目一个是少年宫绿地的打开,基本上在5月1日起将向公众开放。另外江苏路邮局和江苏路派出所,分别打造艺术市集和艺术画廊。另外愚园路上,原来的捷强超市也将进行业态的调整,打造成为生活市集。涉及到历史文脉保护,结合“美丽街区”创建,江苏街道重点在进行岐山村的七栋房屋的保护性修缮。武夷路也有一些项目在推进当中,比方说国际体操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改造的项目,今年计划年内将开工。涉及到番禺路上生所的改造项目,也包括新华路梅泉别墅恢复历史原貌以及新华农贸市场整体更新的项目,加起来大概有二十多个项目,目前正在有序地推进当中。这些涉及到道路包括景观、立面改造提升,城市更新的一些项目。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我们在“美丽街区”创建过程中,还比较注重工作的管理机制,包括一些软件方面的培育和创新。比如说新华街道推出的“路长制”、“里长制”,江苏街道的愚园路市政养护一体化管理。还有美丽街区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神经元”的试点建设,这个“神经元”主要是推进交通信号灯、消防栓、部分井盖、监控设施等具备条件的市政设施自动感应设备配置的全覆盖,打造“能感知、会呼吸”的智慧街区,全面提升美丽街区的管理水平。
我想,这项工作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后续媒体朋友有什么关心的问题,及时跟我们联系,我们也会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服务工作。
光明日报记者: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庄局,行动计划里面提到推进首个网络示范区建设,探索综合监管新模式。目前长宁这一块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哪些打算?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庄自胜:谢谢提问。我们长宁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示范区,从2016年12月13日创建以来,主要围绕“放管服”和“以网管网、数据管网、协同管网、信用管网”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我们把3800多家的网络企业在地图上标注,依托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够反映它的许可信息、处罚信息、信用信息等等,实现了对网络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数据管网方面主要和美团的天网天眼系统合作,他们是线上的审核,我们是线下的监督检查。美团通过消费者点评数据对这些大数据的分析,抓取对一些比较重点的商户提供给我们,我们线下去核查。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一共推送了215户重点关注商户,查实率77.21%,应该说对于我们精准监管提供了一个极大地便利。同时我们和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关于开展互联网监管合作的备忘录,加强取证的协查工作,实现了对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天猫等商户交易信息的调取,这样的一个监管也是效率大大的提高。
协同管网方面,我们和杭州市余杭区建立了跨省的合作机制,通过线上的协查机制,通过网来网去,时间缩短到三个工作日,应该说大幅度的提升了一线监管的效率。
信用管网方面,通过我们的红黑榜的发布,形成了对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同时示范区的创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创新的高地。刚才陆主任介绍了,我们主要是取得了市工商局的支持,在全市实现了“一照多址”。一个企业类型从内资扩大到内外资,适用区域从长宁区扩大到全市。到目前为止,从这项政策受益的企业已经到了10家,区内区外备案的分公司和非经营性网点47个。同时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在上海电商协会和质量协会指导下,在全国制定发布了首个生鲜电子商务平台退货平台的联盟标准。原来生鲜是没有退换货的,这个填补了空白,而且作为2017年上海市各区自主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按照长宁区出台行动计划的要求,一个是继续加强和杭州余杭区的监管协作,主要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深化合作内容,另一方面增加合作领域,同时扩大监管合作区域,上星期我带队到余杭区,到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还有金华市,对下一步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第二个加快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突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
第三个,深化大数据的应用,和美团点评、阿里巴巴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的共享,网络违法行为的协查等方面,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
第四个推动企业主体的责任落实,扩大区里网络经营企业消费诚信的联盟,同时和区里面的互联网法庭进行对接,使今后网络上的消费投诉举报的调节争议都能够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海电视台记者:请问杨东升主任,现在长宁区虹桥商圈和中山公园商圈,会在“上海购物”当中有哪些举措?长宁区有哪些未来消费比较集中的亮点地区?
长宁区商务委主任杨东升:谢谢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我们长宁在落实上海购物品牌的行动方面,可以称之为“一二三四五”的行动方案。
一,就是一个目标。我们长宁区域位置优势非常明显,我们是想要打造一个全球人士体验“上海购物”,进入上海的“消费首站”,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对接中博会,我们长宁区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就是现在我们虹桥商圈和中山公园商圈已经列入到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当中,将重点对这两个商圈提升能级。一个是做好专业的商业规划,一个要推进重点载体的优化,特别是业态的调整和做强特色。昨天李强书记专门提出要把强项做强,特别是增加商业的体验度。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进一步来下功夫。再一个我们要推进一些新进的项目定位招商。还有特别是商圈地下勾连这一块,在虹桥商圈,特别是在建交委的大力支持下,从虹桥友谊商城到尚嘉中心,到虹城南丰城到soho天山广场,包括到虹桥天都跟地铁二号线贯通。再一个推进一些公共空间的改造建设,引入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设施。再一个是推进整个虹桥商圈的交通导视系统的完善优化,特别是在商圈外、商圈内和商场三级。
三,就是打造三条特色街。这次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当中,我们愚园路特色街区已经明确。刚才赵主任也作了介绍,接下来再打造武夷路和新华路,重点体现我们一些特色街区。
四,主要是四大重点项目,刚才陆主任也谈到,一个是原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现在由万科集团正在打造建设。我们想打造一个艺术、文化、生活的新地标,面积要将近47000多平方米,整体来更新改造。目前我们了解下来,包括其它的一些城市更新的项目,我们这个地块是唯一的集中了四大元素,一个是文物保护建筑,一个是历史保护建筑,一个是工业遗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疫苗研制的工业建筑,一个是万科接下来要建设的面向未来的一些现代建筑。这里面集聚了四大元素,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打造成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一个文化、艺术、生活的新地标。
还有一个重点项目,推动宜家购物中心的建设。目前宜家购物中心主要在临空地区,这也是宜家集团目前在全球最大一个投资项目。第三个重大项目是融侨项目,是位于新华社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块。这里面包括要建造商业、办公,里面还有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今年也要开工。第四个重大项目,是古北soho,是在古北社区,紧邻上海高岛屋百货,总面积要达到10万平方米。对整个接下来古北商业的氛围提升是非常有力的。
五,就是我们五项重要的行动。一个是要集聚优势的商业品牌,特别是围绕高端的进口商品的展示交易来集聚国际的高端品牌。昨天李强书记特别提到,上海就要打造新品的首发地,希望一天有好几场。我们长宁这边也梳理了一下,特别是作为新品的首发地,本身这个地方要能够吸引人。目前已经有很多新品在长宁首发,像长宁来福士的钟楼(就是热门发布点)。包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新所一期,很多活动都在同步开展。前一段上海时装周的部分走秀已经在里面开展。这方面也是吸引了很多国际的大牌,包括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在这里进行首发。再一个,我们想推进新虹桥中心花园,希望引入更多的时尚文化方面的元素,接下来在新虹桥中心花园,也希望成为新品首发理想的目的地。包括一些原创品牌,在长宁发展推进,我们有比较知名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像这次上海时装周交易量最大的,包括首秀的刘彦君设计师的品牌,这是一个行动,主要是集聚优势的商业品牌。第二个,推动新商业、新零售。长宁具有很好的互联网基因,各位记者朋友们也了解,我们长宁特别是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这一块还是非常发达的。我们现在进一步在推动线上线下的结合。前一阶段我们也推进了龙之梦跟美团点评的战略合作。我们很多在座的记者朋友都是女性朋友,今后逛商场的时候,特别是到龙之梦去,龙之梦的商户跟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实现全过程的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今后你看到哪个商品好,买了之后,下了定单之后,一小时之内自动的送到你家里。对女性朋友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服务。还有一个,我们长宁聚集了很多新零售的企业,包括像猩便利,在中山公园的体验店,很受白领青年的欢迎。包括便利服务,包括易果生鲜24小时的无人店,包括简24等等。第三个行动,主要是加强会商旅文体的结合,特别是加强跟会展、旅游的结合,我们围绕愚园路、新华路、武夷路专门推出一些微旅行的线路。还有跟文化、文创方面的结合。第四个是一些品牌活动,特别是要增强体验度,怎么样来增强体验度?最主要是一种时尚的、艺术的、生活的活动融入到商业的空间里面去,所以说按照李强书记的要求,我们在长宁,特别是商业载体里面,把很多活动融入进去。这方面我们也是有一系列的活动,今年上半年,对24个载体和空间及企业,总共收集了151项比较有品质的活动。第五个主要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的环境,让我们的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上海服务”,我们长宁的品质。在这个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来服务好消费者。
新闻晨报记者:材料当中提到的“虹桥智谷”,已经启动打造有一段时间了,近期的话,有哪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做法?请詹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长宁区科委主任詹镭:谢谢新闻晨报记者的提问。“虹桥智谷”,我们这次作为长宁区打响“上海制造”的重点聚焦的内容,想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个是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区委区政府领导也是高度重视“虹桥智谷”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方面也是对接国家发展的规划和上海市的实施意见,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研究,并且加强了我们区产业的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出台。我们今年政策的研究初稿已经出来了,主要是围绕企业创新、产业氛围的打造、载体建设三个方面,出台了大概15条政策,马上要上区政府常委会,5月份就会正式出台。
第二块在重点载体建设方面,我们也是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积极加强载体的布局,长宁区主要是沿着二号线的,积极推动“虹桥智谷”东中西的重点载体项目载体建设。东面现在开发的两个载体,一个是我们区政府推动建设的华为联通人工智能的产业示范中心,原来的联通新时空大厦,因为联通大厦整体要搬迁了,有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拿出来。其中有一个孵化空间是2900平方米,5月份要挂牌的。下半年整个联通大厦出来了以后,我们要把重点的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在里面。第二个,社会化主体推动的中科新微定西路沿线的特色空间,包括原来的亨通大厦,包括定西路上面的银统大厦,这两个载体改造了以后,也是用于人工智能企业的引进和入驻。中部,也是有两个载体的打造,一个是新建的缤谷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大厦,面积约2万平方米,位于地铁威宁路上盖,现在整体装修都已经完成,5月份,人工智能的重点知名企业都会陆续入驻。第二个,芙蓉江路电脑城关闭了,有5000平方米的空间出来,希望把它打造成芙蓉江路创新孵化及展示孵化空间,我们也在紧锣密鼓招标过程中。西部临空园区,依托东方国信智能制造基地,重点聚焦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入驻,现在也已经有来自欧美日等国的优势企业入驻。我们现在在载体方面,也是积极地挖掘长宁的载体资源,今年可能就有五个载体要陆续的推出。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企业集聚方面,去年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以后,积极在引进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现在我们长宁聚集了90多家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分布在智能零售、智能芯片、智能家居、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定制、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我们引进的优势企业,在我们长宁的发展情况也是非常好的。包括像西井科技,从事智能芯片及港口理货系统的企业也是发展得非常好。包括深兰科技,它是从事机器视觉及智慧零售系统的,今年进入了产品市场扩展阶段,目前已经与日本永旺、法国索迪斯、韩国自贩机、西班牙等17个国家的经销商签订了订单,产品已经销往了多个国家,并且企业也是获得了中金资本等2亿元的投资,包括绿地集团的投资,今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并且陆续要在长宁成立大概五六家的公司,包括和日本永旺合作的公司都已经注册成立。还有像远景能源,它也是在积极构建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联网的平台,连接协同全球超过100gw的能源终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管理公司和智能风机产品的提供商,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生态。包括还有依智医疗,在我们长宁入驻了,他也是依托母公司依图科技在图像识别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积极拓展在医疗影象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等等。我们引进的优势人工智能企业在我们长宁发展得非常好。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企业进入的力度,对接了在芯片制造、3d视觉技术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企业,今年我们大概有二十多家的企业在引进过程中,纷纷入驻到我们长宁,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态势。
第四个方面,我们主要是在产业氛围的营造方面,积极打造。包括在政策上面,今年推出的政策里面,对活动、论坛、展会,如果在我们长宁进行的,我们都会给予支持。今年我们6月份将依托业内专业机构亿欧公司,在长宁世贸展馆举办“2018年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我们的峰会以ai落地、产业升级为主题,来推动人工智能企业的落地,预计规模会超过3000多人次。峰会由会议+展览构成,6月13、14、15日三天,会议期间有近2000方的展区展示最新的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并将选取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最为紧密行业的领域,组织召开一个领袖峰会和八个分会场的活动,包括ai领袖峰会、ai国际化峰会、智能+大健康峰会、智能+新出行峰会、ai消费产品峰会、智能+教育峰会、智能+新企服峰会、智能+新零售峰会、智能+新金融峰会等等。我们在人工智能几个方面,都会有一个通过我们峰会,来推进人工智能企业的落地和在我们长宁的发展,并且推出我们的政策。所以我们的政策,5月份就会出台,6月份的时候,我们区长会亲自发布人工智能的政策,包括我们相关配套服务的措施。
我们主要是在人工智能创新品牌建设方面,最近主要是在这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解放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陆主任,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同意支持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来,长宁采取了哪些重点措施促进航空服务业发展,目前发展状况如何?
长宁区发改委主任陆浩:感谢《解放日报》记者的提问。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专门批复了支持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去年以来,在市发改委、市交通委、机场集团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一方面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也请市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017—2020年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加快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推动总部及功能平台落户等八项重点任务。
另一方面,目前市发改委也会同长宁区政府,正在编制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可能更长远,要到2030年。规划中将进一步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争取在今年内出台。另外从长宁区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在加快推进。区政府制定了《长宁区支持航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还制定了《长宁区推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018 年行动计划》等等。同时,长宁区加强对航空服务业企业的服务,解决他们实际的需求和诉求,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2017年长宁区为航空服务业企业办理人才引进落户296人,居住证转常住户口48人,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534张。目前区里加强政策支持,相关的企业服务力度也在加大,长宁区已经集聚了587家航空服务业企业,不包括一些小的物流企业。2017年全区航空服务业128家重点企业完成全区税收75.82亿元,同比增长46.42%。今年一季度128家重点企业完成全区税收21.64亿元,同比增长37.84%。从统计的角度来说,一季度在地规模以上航空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0.58亿元,同比增长19.8%。航空服务业增长态势非常好,昨天全市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上也要求各个区产业的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航空服务业是具有长宁特质的重点产业,也是我们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产业。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记者:请问方局长,长宁区在“上海文化”方面,重心会放在哪里?未来有哪些特色项目是市民期待的?
长宁区文化局局长方雷:谢谢提问。长宁区对接市委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特别是三个文化的要求,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上海市文创50条政策。我们也是结合长宁的实际,积极推进长宁文化品牌的建设。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聚焦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要内容是打造好“一路两馆”。“一路”就是愚园路—江苏路红色旅游线路,积极推进愚园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推动文博场馆、名人旧居、遗产旧址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微旅行、文化旅行、地图寻访等串联红色纪念点和红色故事。“两馆”就是保护、修缮好《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进一步发挥好红色场馆的独特作用。
第二个方面聚焦海派文化,提升城区时尚文化的影响力。主要是打响四张文化名片:一是打造时尚创意名片,通过树立时尚新地标(如延安西路1262号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改造、新虹桥中心花园全天候开放、加快文化大厦建设等),进一步促进形成长宁文化新地标。促进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创新孵化、咨询服务、会展贸易、文化传媒、网络营销、消费体验等板块构成的时尚创意产业链,并且举办时尚上海活动,上海创博会、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活动。第二张名片是打造虹桥舞蹈演艺集聚区名片,发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三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功能,举办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等专业赛事,实施舞蹈艺术普及计划,通过开展市民舞蹈大赛、曼舞长宁舞蹈季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引入国内外的知名舞蹈团体、舞蹈机构以及艺术大师落户长宁。第三张名片是打造长宁音乐艺术圈的名片。我们区域当中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资源,我们将与上海广播电台、上海轻音乐团、smg东方广播中心等专业音乐平团紧密合作,实施“smg国家音乐产业园”、“全球音乐华语广播联盟”等重点项目,推动“上海广播节—中国声音大会”落地长宁。同时我们今年还将举办“长马音乐节”,办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上海世界音乐季等品牌活动。第四张名片是打造天山路影视功能带名片。稳步推进上海影城的改建项目,我们要重点发展独立制片人、影视后期制作、国际艺术电影等专业服务领域,不断推进影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同时,我们近期还将与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签署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的交流合作,举办赫尔佐格德国电影展、瑞典伯格曼电影周、改革开放40周年国产电影巡礼等活动,进一步在长宁区形成国际艺术电影的集聚。
第三个方面聚焦江南文化,服务长三角联动发展。主要内容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将制定《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指数,成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联盟,扎实推进“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工程,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高质量地创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同时我们还将推动长宁沪剧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深化长宁沪剧团“一团一策”的改革,开展沪剧“党员形象三部曲”《赵一曼》、《青山吟》和《小巷总理》巡演,进一步推动沪剧进校区、进社区,让百姓感受到沪剧之美。我们还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立、完善具有长宁地域特点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推进重点非遗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坚持文教结合,加强“非遗进校园”工作,坚持文商旅合作,举行海上文博•2018上海创意设计大赛,重点推动美术类、传统技艺类等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打造具有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特色的长宁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长宁老百姓提供优质均衡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长宁老百姓对文化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