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推进"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工作
2018-4-24 14:32:33发布79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为了营造激励奋发向上的公平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共享发展红利,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以及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的通知》,上海市黄浦区被选为17个开展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之一,重点开展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工作。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专栏,每月一期,介绍黄浦区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情况,并选取典型企业介绍其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上海“四个品牌”建设需要“上海工匠”,黄浦打造标杆、实现前列,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需要“黄浦工匠”。而激励机制是确保工匠产生、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基础。黄浦区作为全国技能人才增收的试点区,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的实施者,也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组织好,实施好这项工作。黄浦区现有技能劳动者30.3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8.7%,其中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2.44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8.05%。技能人才是确保黄浦更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同时,技能人才增收工作是黄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生活的有力保证。实现通过试点,探索出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技能人才增收激励新路径:打造以区属国有企业为依托,以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传统技能为特色、以创新技能人才为拓展的黄浦技能人才增收新模式。
建立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薪酬收入增长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传统技艺大师工作室”,发挥首席技师带头作用,研究建立资深产业技师导师带徒激励制度,对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国家级、市级激励的基础上同步给予区级激励配套,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突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表彰和补贴。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激励制度。
完善多方协同扶持的技能人才发展格局,确立企业在促进技能人才增收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硬件设备更新、软件技术升级等手段推动技术创新进步,探索制定分层分类的财政资金支持技能人才培养办法,为深入开展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企业提供培训经费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资金支持;建立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能服务平台,鼓励、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技能劳动者成长发展培养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培训市场。
创新技能人才服务扶持模式,实行学历教育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区内职业院校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在校生参加鉴定的比例;完善人才引进、就学、医疗、居住等各类技能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以企业工会为主,搭建技能促进、社会保护、人文关怀和协商对话平台,构建覆盖培训、收入、保障、人文等方面的技能劳动者服务支持体系。
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增收评估体系,组织技能人才代表、第三方机构、企业工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对财政投入的所有技能人才服务项目绩效进行评估,奖优退差;定期开展针对技能人才总量、结构、行业分布等情况的调研,探索开发“一站式技能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提供人才培训、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等环节信息采集、查询、发布、申报等功能。
创新技能人才引进评价选拔方式,推广“以赛代评”技能人才选拔模式,以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国际技能大赛为契机,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家、市级技能竞赛和世界技能大赛,设立专项技能竞赛奖励补贴,对各类获奖者给予物质奖励。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