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辛亥革命后,国内有识之士喊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国货运动逐浪高涨,至上世纪20年代,已发展成为如火如荼的全民运动。
匡仲谋(1877~1956)
一大批爱国实业家擎起了国货运动的大旗,其中领军人物是无锡人匡仲谋。1929年初,匡仲谋在蓬莱路黄泥墙(今学前街、蓬莱路一带)24亩土地上筹建“蓬莱国货市场”。
1930年创办的蓬莱国货市场
1930年3月8日下午1时,蓬莱市场开幕。同时,旅沪全浙救灾会联合五个国货团体在蓬莱市场组织临时国货商场,主旨是救济温州、台州、绍兴、宁波等地灾民,提倡国货,振兴华界商业。当日,蓬莱市场人山人海,生意爆棚,数十商家营业额均在几百元以上,多者千余元。当时报载:“顾客如云络绎不绝,开沪南未有新纪元。”
蓬莱市场举办的流动国货展览
蓬莱市场里有144间平房店面,房屋呈井字形排列,整齐划一。门楣窗棂为清代宫殿式,富丽堂皇。
蓬莱市场展出的国货商品
著名国货品牌纷纷入驻蓬莱市场,如五洲药房、老大房、小花园鞋店、冠生园、张小泉刀剪店、上海土布商店、明星内衣公司、三友实业社、大中华橡胶厂、中华珐琅厂等。匡仲谋在市场内开设蓬莱银号,自任总经理。蓬莱市场规定不能经营劣货,必须标明价格,童叟无欺,实行不二价,一改讨价还价的习气。为了提高店员文化水平,市场还创办“青年工读社”,开设相当于初小和高小两个班。
蓬莱市场广告
为招徕顾客,市场中央建有集贤楼酒菜馆、迎宾馆、茶楼、书场、天乐窝剧场等,南部有跑驴场、锦秀阁等,东部有蓬莱照相馆、青年弹子房以及有1000个座位的蓬莱大戏院。蓬莱市场集吃、穿、用、玩于一体,既是一个大型购物场所,又是老城厢的娱乐中心。由于蓬莱市场邻近小西门,上海人也称之为“西门国货公司”。
蓬莱市场举办土布运动大会
蓬莱市场积极倡导国货,抵制日货,举办过多次国货展览。1932年6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土布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工作人员一律身穿土布服装,匡仲谋亲自上台宣讲提倡国货的意义。胡蝶、陈玉梅、高倩萍、夏佩珍等十余名影星,身穿场内商家精心裁制的土布旗袍,相继登场亮相,并绕场数周。这些土布服装色彩鲜艳,质朴美观,穿在明星身上,更加流光溢彩。大会展出的土布花色品种多,而且价格低廉。义卖处每天人头攒动,购者踊跃。原定展期三天,因观众如潮,欲罢不能,又延长四天,参观者达十多万人次。
务本女校学生身穿土布旗袍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南市沦陷。日军放火将蓬莱市场房屋烧毁。市场内各厂商损失惨重,据统计总值相当于2500根金条。抗战胜利后,匡仲谋曾计划重建蓬莱市场,终因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而未能如愿。蓬莱市场旧址后来成为商铺、书摊、书场、溜冰场、乒乓球馆、日用品商店、老年公寓等。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蓬莱市场平面图
注:关于蓬莱市场开幕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有说1926年,也有说1929年。根据史料查考,蓬莱市场于1929年初开工兴建,原拟中秋节前后开幕;因工期拖沓,延至1930年元旦,未竣工;再延至3月1日,仍筹备不及;最终在3月8日下午1时开幕,与旅沪全浙救灾会联合五个国货团体组织的临时国货商场一起举行开幕典礼。
蓬莱市场原址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