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我们生活的产物,大致可分为建筑装修垃圾、绿化垃圾、混合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四大类,这些垃圾的日产生总量和去处大家一定很好奇吧!
颛桥镇常住人口总量大约有20万;每日产生的建筑垃圾、绿化垃圾、混合垃圾的总量约为280吨;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每人每日约为0.9斤,日总量约为180吨,是不是不算不知道,算算吓一跳!原来每天要产生那么多的垃圾。这些垃圾是如何归类的,又都去哪里了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各种垃圾是如何归类的。建筑装修垃圾主要是指建筑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等;绿化垃圾主要是指修建下来的树枝、落叶等;混合垃圾主要是指各种未分类投放的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是指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
颛桥镇现有建筑装修垃圾消纳中转站一座、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场所一座、生活垃圾压缩站9座。
颛桥镇建筑装潢垃圾消纳中转站最大日处理量为400吨,经分拣后大致分为木材、纸箱、金属、塑料、pvc筒材、旧织物、易燃品、建筑垃圾、毛垃圾9大类,对于可再生利用的前6大类通过专业渠道再生利用,对于易燃品和毛垃圾将进入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对于建筑垃圾将通过镇域范围在建工地消纳一部分,剩余部分将通过专业厂家加工成相关再生建筑材料,实现循环利用;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场所每日可处理湿垃圾25吨,经生物发酵后可转化为绿化肥料,实现再利用;生活垃圾压缩站将生活垃圾压缩后,清运至处置场所进行专业化处理。
这些垃圾大致的去向,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些垃圾在源头该如何分类?我们能做些什么?
家庭中产生最多的垃圾是生活垃圾,通常我们会将生活垃圾投放在一起,有时会顺便丢弃一些旧家具,再由物业清运至小区垃圾中转站。由此可见,我们普遍还没有源头分类的意识……
按照现有的标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首先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干、湿分类,并且在垃圾出门前进行袋装化,再分类投放至干、湿垃圾桶。它们进入小区中转站后由保洁人员进行细分类,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是从干垃圾中细分出来的,剩下的垃圾统称干垃圾。四分类后的垃圾,将通过专业渠道进行分类处置。
颛桥镇对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宗旨是“抓两头、控中端”。通过“绿色账户”提高群众垃圾分类减量的积极性,结合“两网协同”规范末端处置,在中端进行精细化垃圾分类,系统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目前,颛桥镇正计划在镇机关、事业单位、镇属管理型公司、学校(包括幼儿园),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分类”的过程,带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期逐步实现垃圾源头分类。
通过加强宣传,在不同的社会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这项工作的核心所在。小编认为“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将改变这项工作的起点,如果在教育层面开设垃圾分类减量的相关兴趣课程,改变的是整整一代人。现代社会,越来越民主,越来越文明,通过孩子,开展以“小手牵大手”的垃圾分类减量主题宣传活动,会推动整个家庭对这项事业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垃圾分类减量的成效。
在目前社会的中坚阶层内,垃圾分类减量的主导力量,是我们这代人。我们应该提升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从我做起,推动垃圾分类减量事业,为后人积累这项事业的经验和优化生活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