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市检察院通报2017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侵犯商标权类案件量占首位

2018-4-24 8:01:00发布72次查看

上海金山区某工业气体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人梁某某拥有多项创新发明,但公司产品销量一直不好。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梁某某在未经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印刷假冒“Linde”品牌的标签贴纸等标识,并购入相仿气体钢瓶,将自己生产的罗芬气体充瓶后贴标,假冒“Linde”品牌产品销售。去年6月,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就该案提起公诉,法院判决该公司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梁某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免于刑事处罚。
这是昨天上海市检察院通报的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2017年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情况通报》同时发布。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共146件241人,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起诉案件210件388人。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案件中,侵犯商标权类案件量占据首位,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案件中占比分别为67.12%和67.62%,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占15.75%和20.48%。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因为商标犯罪成本较低,通过简单投入就能获取远高于其实施侵权活动成本的巨额利润,刑罚的一般预防效果有待提升。
过去一年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新特点。被假冒的注册商标依旧具有较高知名度,但已不局限于高档消费品,农夫山泉、青岛啤酒、联想等知名品牌也成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目标。同时,滥用互联网技术已成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主要方式之一,如用手机应用商店APP侵犯他人的图书作品从中获取收益等。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