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是一家人休闲和待客的地方,而长宁一些居民家里客厅里不仅常常人来人往,还香气四溢,余音绕梁,这些居民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快跟着小编一起看过来吧。
香气四溢,居民客厅咋变成了课堂?
每个周一的上午,虹桥街道84岁的蒋阿姨家里都非常热闹。这一天,小区里的另外9位阿姨都会聚在蒋阿姨家里,一起拉拉家常、学习新技能。记者到蒋阿姨家时,屋里正放着轻柔的古琴乐,阿姨们已经分成两组围在桌旁,聚精会神地听社区学院安排的洪晓老师讲授香文化,老师不仅讲解了制香需要的原料,还为阿姨们展示了制香工具“香道七君子”的用法和用途,等到了制香体验环节,阿姨们早已跃跃欲试,用老师教的方法,先做好配料,然后使劲揉搓起来,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细细的一根根的线香。
一场《香生活》课程体验下来,阿姨们学得开心,玩得带劲,她们告诉记者,这香做起来好累啊,比跳广场舞还累。洪晓告诉记者:“做手工香的时候是需要点力气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运动,在香气中运动。”她笑着和记者强调。
洪晓为大家展示流云香
蒋阿姨家原来是睦邻点,今年成为长宁区新增挂牌的睦邻学习点。所谓睦邻点,其实就是像蒋阿姨家这样的,邻里之间以某一家为中心,定期在一起喝茶聊天,拉拉家常,并经常相互帮忙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这种老年人之间邻里守望互助的方式,很受欢迎,也让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精神寄托,所以在社区很快成长起来。
但是,这种半自发的社区互助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睦邻点的成员们发现,聚在一起的日子,除了喝茶聊天,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时间久了好像在刻意的消磨时光,想要更有意义的活动却不知如何开展。
而这时,长宁区学习办适时发现了居民们的困惑。在学习办的指导下,社区学院排摸自身资源,在睦邻点的基础上加入学习内容,就成为“升级版”的睦邻学习点。根据睦邻点老人们的需要,社区学院定时为他们送书、送报、送课程。像蒋阿姨家这个睦邻学习点的《香生活》课程就是蒋阿姨和伙伴们一起在社区学院的送课清单上选的上门课程。
余音绕梁,新技术让居民在客厅待客有道
社区学院除了为居民们送好课程上门,也送先进技术到居民客厅。周家桥街道余音绕梁睦邻学习点定在了吴叔叔家里,最初是由一群有着共同歌唱爱好的居民们组成的。现在已经发展为除歌唱之余,兼有摄影、旅游、养身等诸多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型睦邻点。今年社区学院将云课堂送进了吴叔叔家里的睦邻点,通过云课堂,吴叔叔他们可以通过电脑联网,不出门就能远程收看和学习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社区学校开设的云视课堂课程——《音乐知识赏析》。
这样的远程课程,今年在余音绕梁睦邻学习点已经开展过好几回了。李阿姨告诉记者:“我们这个组织成立已经好多年了,云课堂是今年开始使用的,在电视里面跟着老师上课非常方便。以前唱歌久了就会嗓子痛,唱不出来,现在通过上课,我们知道原来是发音不对、口型不对。发音、口型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通过云课堂的学习,我们唱歌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大家一起唱《不忘初心》
据统计,到2020年,长宁区每5人就有2位老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适合老人的活动场地、设施尚不足,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这也是像蒋阿姨和吴叔叔家这样的睦邻点受欢迎的缘故。长宁区社区教育在不断完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居委教学点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将睦邻学习点作为社区教育第四级进行大力培育。长宁区学习办、社区学院还积极与各个街镇沟通,对经考察评估符合条件的家庭登记备案,为这些睦邻学习点提供经费、学习资源、队伍管理等系列保障,一系列支持服务使睦邻活动更加的规范和丰富,学习质量也不断提升。
打通最后100米,居民不出楼门也有了学习空间
睦邻学习点有的是在居民的客厅里,有的就设在了居民楼的门厅里。仙霞新村街道文花苑睦邻学习点就是在六号楼楼道门房间的基础上改建的。六号楼的居民不出大楼,就可以读书、看报、交流谈心……真正解决老百姓100米学习圈、交流圈的问题。
茅台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秀珍告诉记者,文花苑睦邻学习点原来是个保安室,整幢楼用了ic卡防盗门以后,保安室就空了出来,在和物业协商之后,这块地方就用来作为睦邻点。居委会通过搭建这个平台,就是为了帮助居民组织这样一个学习基地,这样居民楼里的老人们就可以风雨无阻,不需要出门就能有个聚在一起聊天、学习的空间。据悉,茅台花苑共有6幢26层高楼,之后,除了6号楼,其他5幢居民楼的门房间也会陆续设立睦邻学习点。
讲到这里,记者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每个居委会都有居民教学点,为什么还要在居民楼里设置睦邻学习点呢?原来,经过调研,长宁区学习办、社区学院发现,有一些高龄体弱的老年人,要到居委会的教学点来参加学习也并不容易,要解决居民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不能满足于三级网络的不断完善,而是要进一步深入社区,将社区教育的服务延伸到小区甚至楼组的层面,让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作用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除了在原有睦邻点基础上进行建设,区学习办、社区学院还鼓励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进行睦邻学习点的培育,本着成熟一个,发掘一个的精神,循序渐进的建设长宁区社区教育睦邻学习点。长宁区自2014年开始,至今已经创设了105家睦邻学习点。每年长宁区学习办、社区学院都会按需配送学习资源与服务到睦邻学习点。每学期平均送课50门,送教材与学习资源光盘200册,参与学习的老年人约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