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孽债》 为何在老北站取景
2018-4-23 9:31:04发布71次查看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1994年,上海播出过一部电视剧——《孽债》,可谓家喻户晓,片尾曲更是唱哭了很多人。
在电视剧中出现较多的一个场景,就是老北站。“当年,上海青年插队落户、上山下乡,都是从老北站出发的。我家住在黄浦区西藏路附近。我还记着,当时从我家到老北站可以坐15路公交车,两站。那个时候,15路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拎着大箱子、奔赴全国各地的青年人……”今天上午,在静安区北站街道举办的“行走苏河湾·阅读老北站”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上,著名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这样讲起自己与老北站的渊源。
《孽债》讲述了一群上海知青与他们后代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就是改编自叶辛的同名长篇小说。老北站是当时上海人到外地去最重要的出发地,叶辛回忆,上海111万青年上山下乡,他们几乎都是从老北站出发。叶辛本人也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因此原著中写到的很多场景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地方。
老北站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积淀深厚,北站街道将老北站文化的挖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开展了“老北站三部曲”系列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工作,包括举办“岁月·老北站”图片展、“聆听·老北站”论坛与“阅读·老北站”阅读活动。街道希望通过多种展示与分享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老北站历史文化传承。
在今天的活动上,北站街道邀请了几十位社区居民,先跟着专家沿着苏州河出发,参观辖区内的上海总商会、新泰仓库、怡和打包厂等优秀建筑,最终到达原中国实业银行仓库。在行走中,专家向居民讲解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让大家身临其境的触碰历史、阅读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和沧桑。
行走结束后,在原中国实业银行仓库三楼内举行了一场论坛。来自上外苏河湾实验中学的两位学生,朗读了冯和兰烈士遗书《致妹妹的信》,把现场观众带到了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展现了老北站红色文化底蕴和和传承不息的红色基因。随后,北站街道向在七浦路工作的外地来沪务工人员的子女们赠送了一批书籍。这些书籍由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经过街道工作人员整理,全都是适合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好书。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街道举行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之一。接下来,围绕阅读,街道还将走进居民区,开展老年朗读会、青年说书会、书法讲堂等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