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曹杨新村有位邮递员 就愿做一只都市里的“小骆驼”

2018-4-22 3:24:59发布60次查看
原标题:就是愿做一只都市里的“小骆驼”
骑行在曹杨街头
初见叶其懂,第一印象是朴实,他全身上下自然流淌着一种朴实的气质,随着采访的深入,越发感受到这种朴实的魅力。如果不是旁人介绍,想象不到这位看似普通的普陀区邮政局的邮递员,居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以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自小与邮政结缘
叶其懂的母亲是从上海到云南的知青,父亲从浙江到广东当了炮兵,两个出生与工作之地迥异的人,因一次火车上的偶遇产生了交集。凭着书信往来,成就了美好姻缘。
在浙江出生的叶其懂,儿时最期盼的,就是到村里接收邮寄物件的小卖部门口,等待邮递员叔叔出现。那时候,上海的外公外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来一些最时兴的小玩意儿,大白兔奶糖、自动铅笔、文具盒等,当时在村子里这些东西可都是稀罕物,不管拿到班级里还是跟村里的小伙伴分享,总能收获大家惊羡的目光。后来,每当看到一个绿色身影出现在村里的小卖部,叶其懂总会第一时间跑过去……
在叶其懂的童年里,绿色,与他许多重要的片段关联着。邮递员的绿色身影,自此也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用心创造“信”的奇迹
因为“不喜欢和钱打交道”、“不喜欢应酬、烟酒”,那一年,到上海务工的他,一看到普陀区邮政局曹杨新村支局招聘邮递员,二话不说就去应聘,去追寻他年少记忆里的那抹绿色。
清晨六点,大多数人还在享受懒觉,叶其懂已一如往常地准时到达单位,认真分拣成捆的邮件。不一会儿,他就骑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开始了一天的投递工作。信件虽小,但在他看来绝不是几张纸,一个小物件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爱情、友情、亲情甚至生命的重要媒介。“每封信都是一个嘱托,每个邮件都是一份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叶其懂面对“疑难”邮件,从不轻易退信。
送信件最怕遇到的就是漏写或错写地址,因漏写错写地址而产生的疑难邮件,行话叫做“死信”,按规定应该退回寄件人,但很多人寄出地址没写或者不全,如果退回的话基本上也很难回到寄件人手里。“虽然地址有误,但毕竟有线索,万一信件内容很紧急怎么办?”叶其懂主动将难题扛在自己身上,经常用私人时间帮信件找主人。
2013年夏天,叶其懂拿到一封国外来的信件,地址写着梅川路69号×××室,他一看心叫不妙,没写多少弄,寄出地址也没写清楚。这封信件用牛皮纸包裹,叶其懂凭经验判断里面应该是证书,如果按规定退信多半是要石沉大海的。为了将这封信件顺利送达,叶其懂按照线索一幢一幢楼排查,走居委问邻居,终于锁定了一户人家,但去了好几次,家里都没人。但叶其懂依然不死心,下班后和休息天中午是家里最有可能有人的时间段,他专挑这个时间去,坚持了整整52天,才终于顺利将这封信件送到了收件人手中。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为了尽快找到收件人,叶其懂自己制作了很多张小纸条投进居民的信箱,写上信件的部分信息和自己的联系方式。通过多年摸索,小叶探索出“查询法”、“试投法”、“贴条法”等工作方法,把4300多封“死信”、1600多个疑难包裹送递到收件人家中,惠及5000多名用户,妥投率100%。
几乎从不参加娱乐活动
共事18年的曹杨新村邮政支局副局长董顺林,则说叶其懂待人接物方面有些“傻”。比如,现今邮递员流动性大,曾有个别新员工以亲戚生病为由借钱,叶其懂二话不说就掏钱,然后那位新员工拿了钱就不见踪影,而他还是那句话:“别人需要嘛,我相信他。”
董顺林说,“认识他18年,他没有一年春节回老家过年。”大年三十,叶其懂常在单位呆到晚上9点半,才回家与妻子吃年夜饭。从业20年来,工作强度巨大的叶其懂每天都早睡早起,几乎从不参加夜间的娱乐活动。“做四休一”的工作节奏让他难有时间出去旅游。
尽管他几乎已获得了邮政行业的所有荣誉,拥有了一定的行业知名度,但他却依然选择坚守在一线送快递、服务居民,很多人对此不解,他的回答十分简单:“我就是愿意做一只都市里的小骆驼!”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