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记忆江宁故事书》发布 6000本免费赠予社区

2018-4-20 16:09:00发布84次查看

 

图为《记忆江宁故事书》首发记者 肖鸣亮 摄

(记者 施丹妮)《记忆江宁故事书》以文字图画的形式把江宁路街道的历史文脉穿成一条线。把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与居民配图,历史照片收集起来。让江宁故事通过居民口述及历史考证成文编纂。这样一本特别的故事书日前正式发布。首批6000本将悉数发给社区居民与单位。

4月19日,江宁路街道举办“花开四季,美在江宁”主题活动中举行了《记忆江宁故事书》首发仪式。同时“最爱人文江宁”线上平台一同亮相。

江宁“老人”口述江宁故事

江宁路街道历史底蕴丰厚,有37个文物保护点,如太平花园、常德路聂耳旧居、中教联谊社旧址等。

翻开《记忆江宁故事书》,著名学者薛理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等都对这本故事书作了极力推荐。金光耀作为江宁路街道恒德里的居民更是回忆了自己从小听老人们讲弄堂里和弄堂外赫德路上的故事。

该书虚拟了一位长期居住在江宁路街道的107岁老人及她的儿孙们,讲述了他们的亲历、亲见与亲闻。通过这本书市民将深入了解到江宁地区历史文化,如锡克教教堂、海关图书馆、西摩会堂的身世。

而这107岁老人也并非完全虚构,他是街道辖区内多位历史老人的口述的“合集”。恒德里的老居民,79岁老人张志尧说,我生于斯长于斯,在恒德里生活了整整79年,对江宁路街道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将社区的“往事”变成我们的“故事”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江宁辖区内历史建筑资源丰富,既有许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也有许多红色的印记。厚重的历史人文就是江宁社区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彰显着社区的魅力。此次发布的《记忆江宁故事书》是街道人文品牌项目《记忆江宁》系列的又一精心之作。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记录最真实的历史建筑、最真挚的人文情怀,街道与来自18个居民区的老街坊开展座谈、访谈50多次,实地走访历史建筑200余次,共收入了98幅来自社区居民的手绘及摄影作品,涵盖了辖区32处老建筑、老街坊。最大程度将老街坊曾经经历或流传下来的“往事”经考证后编辑进了本书。通过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将这些老建筑贯穿起来,通过这些故事唤醒共同的社区记忆,提升社区的认同。

线上平台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历史建筑

目前,江宁辖区内有37处文物保护建筑,23处历史保护建筑。如何既能传承历史建筑特有的文脉,又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相比于历史建筑被破坏后的修缮,前端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青年群体了解这些历史建筑,并能自觉的成为历史资源的保护者,江宁路街道开发制作了“最爱人文江宁”线上平台。

平台引入时下最流行的“二维码”,让“路人”第一时间获取历史建筑的图文信息的同时,通过“我的卡牌”和“回忆值排名”等互动功能,让每一个到访者留下自己的足迹并看到自己造访的地标数量,甚至可以在朋友圈中“刷排名”。据悉,线上产品不仅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身边的历史,也可通过文化营造让社区居民更有归属感。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