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度芳华 浦东最美家庭感动中国
2018-4-20 13:38:20发布58次查看
张新民和唐桂娣夫妇深情对望,合唱一曲《共和国之恋》。受访者供图
据《青年报》报道:在浦东康桥,有一对夫妻,他们用自己坚贞不渝的婚姻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也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
40多年前,他们在“文工团”一见钟情,他拉琴,她独唱。多年前,她一度病重失语,他从零基础开始操持家务,载着她买菜、康复、唱歌,斗转星移人不变,与子偕老在他们身上最美的诠释莫过于:40多年后,两人共唱一首恋之曲。
张新民送给唐桂娣一本价值3角6分钱的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工整地写了一行字,“隔山隔水不隔情,东西南北是舞台,永远歌唱祖国情”。
见到张新民和唐桂娣夫妇是在4月18日由浦东民政局和浦东妇联联合举办的2018“缘结源聚·幸福浦东”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新人颁证仪式上。
现场有一对浦东最美家庭,他们是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的哈尔滨知青张新民和上海知青唐桂娣。结婚已41年的这对老夫妻与新婚夫妇分享了幸福的真谛。张新民献上小提琴协奏曲《沉思》。然后,两人深情对望,合唱《共和国之恋》。兴奋之余,张新民还晒出了41年前的结婚证,那是一张红色的a4纸,因为岁月长久,纸张边缘已有些残破。
他们的故事有些像今年热映的电影《芳华》里的文工团主角。出生于1951年的张新民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唐桂娣比他大了一岁,是上海女孩。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40多年前,他们先后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团28连,因缘际会相识相恋。
1969年8月1日,连队在广场上举行建军节联欢会,200多人将舞台挤得水泄不通。初来乍到的唐桂娣独唱了一首曲子。对声音分外敏感的张新民被歌声所吸引,穿过重重人潮,挤到了前排,一看那女孩眼睛大大的,眉清目秀,清丽可人。不免有些心动。
1971年,张新民被调往团里的3团宣传队。走前寻了个借口,问唐桂娣借了一个洗衣盆,还东西时,作为回馈送给对方一本价值3角6分钱的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工整地写了一行字,“隔山隔水不隔情,东西南北是舞台,永远歌唱祖国情。”接过笔记本,唐桂娣小鹿乱撞,将本子塞在口袋里,红着脸风也似地离开了。
两人所在的地方相隔十几里地,接下来的2年间,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每次,张新民都嘱咐邮递员亲自将信交到心上人手上。
1973年,唐桂娣也被调往团里宣传队。她唱歌,他拉小提琴。1975年,就像电影《芳华》里的一幕一样,宣传队解散了,两人各自回到连队。
经历了数年的爱情长跑,1977年两人喜结良缘。婚礼当天,指导员、连长敲锣打鼓,队员们帮忙把新娘接到了新郎那。没有现在动辄几十桌的婚宴,那时两人席开两桌,只宴请了要好的队友和领导。1978年,两人的爱情结晶出生。
1979年,张新民和唐桂娣回到哈尔滨市区,因为市区居住条件艰难,他们只能把刚刚断奶的儿子送到上海外婆家寄住。直到儿子高三那年,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当初回哈尔滨时,张新民接了父亲的班,从事刻字修表的工作,后来他调至哈尔滨乐器厂,一路做到高级琴师,专做小提琴,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独奏家使用的小提琴就是由他亲手制作的。1994年,张新民辞职随妻子回到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定居,他又重拾老本行,当起了自由职业者。让张新民自豪的是,不少参加市级、省级、国际级比赛的选手都会用他的琴。有一年,上海音乐学院张世祥教授的学生要到意大利参加国际比赛,张教授专门上门挑选了两把琴。
好几次唐桂娣都悄悄抹眼泪,张新民却说:“你伺候了我几十年怎么不说呢?我伺候你才不到一年啊,做琴的时间有的是,你的病也不能耽搁。”
返沪后的唐桂娣当起了全职太太。在说到妻子时,张新民露出了赞赏的表情,“太太做菜很有天赋,朋友到家做客都爱吃她做的菜。家里也料理得井井有条。”
一个专心制琴,一个爱好唱歌。这对伉俪曾参加康桥镇光明杯银发风采大赛,张新民伴奏,唐桂娣演唱《我爱你,中国》,一举拿下第一名。
这样琴瑟和谐的一幕被一串不和谐的音符打乱。2010年,因为带小孙子过度劳累,唐桂娣突发脑梗塞。感觉不对劲的她立即给丈夫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她说话已经不利索了,“我手麻脚麻,快来救我。”接到电话,张新民赶紧打车回家,看到的却是已经昏迷在地的太太。
唐桂娣在医院昏迷了两天两夜。看到不省人事的妻子,张新民感到天快塌下来了。“我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看到她不吱声,我不停地跟她说话,呼唤她的意识,握着她的手不停地唠嗑……”
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精疲力竭的张新民看到妻子慢慢睁开眼睛,兴奋不已。苏醒过来的妻子抬了抬眼,想说话却说不出来,当发现自己手腿不能动弹后,眼泪簌簌流了下来。
在医院待了11天,终于回家了。此时此刻,张新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从来没有洗过衣服、炒过菜的他从零开始,放下手中正要涂漆的小提琴,开始学着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
为了缓解妻子便秘的问题,他一次买了30多元的蔬菜,一顿洗上两三斤,将一大锅炒得烂乎乎的蔬菜喂给妻子吃。一连吃了好几天,连医生都没办法的便秘居然自己好了。他听说吃菠菜好,就菠菜蘸酱、菠菜蛋汤,换着花样地做给妻子吃。张新民第一次下厨炒菠菜,妻子在菜里吃出了根红色塑料绳,原来老公还以为那也可以吃。这件事迄今被引为笑谈。
整整三个月,以往能言善语的妻子变得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张新民心疼不已,每天坚持帮助妻子做康复,活动胳膊和腿。看到先生放弃了毕生所爱,一门心思照料自己,好几次唐桂娣都悄悄抹眼泪,张新民却说:“你伺候了我几十年怎么不说呢?我伺候你才不到一年啊,做琴的时间有的是,你的病也不能耽搁。”
为了让唐桂娣多晒太阳,张新民买了一把轮椅,推着唐桂娣在大院里散步;为了让唐桂娣离开轮椅,他到处寻医问药,在网上给唐桂娣找上海最好的针灸大夫;妻子的左腿不能动,右腿可以迈,他把绳子栓在妻子的左腿脚脖子上,用绳子拉动左腿,走一步拉一步。从走十米、二十米,到现在走一两里地;他怕上街买菜、参加活动,唐桂娣在家里孤单,就买了一个后面有个座的三轮摩托车,干什么都带着唐桂娣一块儿去。
上海的冬天异常寒冷,每次出去,他都要细心给唐桂娣穿上暖和的衣服、戴好帽子、套上手套,唐桂娣则顺从地让丈夫呵护。为了让妻子能免受风吹雨打,2013年年底已经62岁“高龄”的张新民考出了驾照,2014年7月买了生平第一辆车。
“没那么复杂,照顾妻子是作为丈夫最基本的责任,不忘初心就好。”“作为一家人,不要把物质看得太重,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共同奋斗,去创造美好未来。”
唐桂娣喜欢唱歌,哪怕在病中,有人一提起她曾唱过的歌,她就进入角色,唱了起来。两人刚来上海时,曾参加过南汇区家庭才艺大赛,一家三口人上台表演了诗歌联唱,获得了全区第一名,让唐桂娣一直引以自豪。张新民心想,如果能让妻子参加演出,让她知道自己还能唱歌,这应该是对她最大的鼓舞,心态好了,没准病情也能好转起来。于是,他积极鼓励和策划让唐桂娣上台表演。
2012年10月3日,当得知浦东周浦万达广场将成为浦东新区购物节卡拉ok比赛分赛场时,他打电话给组委会,却得知赛事报名人数已经满了。他找到组委会,陈明了情况,希望对方给妻子一个机会。没想到,妻子一曲《共和国之恋》打动了评委,拿下了第一名。
2012年10月份,《妈妈咪呀》节目组到浦东海选。他也拉着妻子一起报名。2013年1月15日节目首播,电视里,他和妻子合唱了一曲《共和国之恋》,听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热泪盈眶。“两个携手一生的人一起演唱了一首生命之恋,真有超越音乐的力量。”评委激动地站了起来,一边鼓掌一边含泪评价。
“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从兵团的三架山到黑龙江,从北国冰城到黄浦江两岸,这对年过花甲的老人,用他们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真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恋歌,感动了整个中国。
在谈及自己对妻子的不离不弃时,张新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而是淡然一笑,“没那么复杂,照顾妻子是作为丈夫最基本的责任,不忘初心就好。”
时间回到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新人颁证仪式现场,面对在场的“8090后”新人,张新民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一对夫妻一路走来,为了家庭琐事吵架总是有的。我不信夫妻俩可以一辈子不吵架。摩擦总是有的,总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两个人要走下去,必须得互相忍让。作为一家人,不要把物质看得太重,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共同奋斗,去创造美好未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