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推出 “fff小荷坊” 系列报道, 以个体人物报道形式展学生群体风采。栏目中 “小荷” 一词, 取自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句, 意在以 “小荷” 喻高中同学们年华正好、 初露锋芒, 并预示着盛夏将至、 含苞待放。希望将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经历分享给每个fffer。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这些同学在学业上的付出,更应关注到他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美国化学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
rsc3 化学竞赛银奖
澳大利亚化学竞赛“class excellence-100%” (满分特等奖)
2016sage中国区srb组团体第四;best cto(技术性最佳)
2015-2016与2016-2017两学年“菁英学生奖”
周涌舜,2018届学生,现已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
他表面上是一位十分正经的校内学霸——不放过任何科目的他,拥有着接近4.0的gpa,甚至在最忙的高二第二学期,顶着准备出国留学考试和活动的压力,拿下选修课、大学先修课在内的所有科目全a。
校园生活中的日常的他,充满干劲的同时也平易近人,与周围的同学们和睦相处,互相学习——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生。
然而,在内心,他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咖”——学习在他眼中,仅仅世界于人生舞台上万千有趣的游戏之一罢了。这位思维轻奇的少年,从小学五年级左右开始思考人生,不断地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终极问题,甚至把一切的一切视作游戏,创建了自己的阐释世界与人生的理论……和他相对熟悉的同学不难发现,如果和他聊多了,话题难免被引向奇怪的“玄学”次元。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内心世界整天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思想活动的周涌舜,在学习之余,积极地展现着自己的演讲和主持风范,在舞台上多次展现或许让人啼笑皆非的不一样的自己;自主地关心着学校和团学联的发展,不时发挥一下自己的imagination,provide some ideas,还开创了现校风监察部的前身;不懈地寻找着自己的知音的他,甚至成功地找到了一小组同学,建立了自己的神奇讨论社团tbq,展现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大家可能总会有一个疑问:周涌舜整天充满干劲的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力支持着他?是什么让他在任何一节课上都全神贯注?是什么让他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尽力展现着不一样的自己?又是什么让他在双线作战(高二时同时应对校内成绩和出国准备)时展现出了更加强大的执行力?那样一个看似滑稽的,将一切视为游戏的他,又怎会如此认真?
“哈哈,其实我也不怎么说的上来啦——但是有一点我很肯定,输给谁都行,但是绝对不能输给自己。”
“不能输给自己”——这背后是他不断地反思自我,是他享受着挑战与磨难,也是他支撑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动力。听说他自称“人格分裂”,或许是不愿输给自己,而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合适的游戏吧……
他有目标,但是他不只为那个目标而奋斗——他的眼中,最重要的,是现在,是不断挑战自己的当下,是享受这场游戏的过程。
“put every effort into everything everywhere at every time, or you will be knocked down by yourself even unconsciously”—said by w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