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大数据显示:“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建设加速推进
2018-4-20 16:33:27发布69次查看
摄影:邵韵
今天,一份正式对外发布的《白皮书》,从市场主体大数据的视角,对浦东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情况作出新的解读,显示“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建设正加速推进。
这是浦东市场监管局联合上海社科院第二次面向社会发布区域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市场主体发展状况白皮书。据悉,此次发布的《2017年度浦东新区市场主体发展状况白皮书》,是在2016年度白皮书模式基础上打造的“升级版”,除对相关数据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外,着力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形势更加紧密,增设综述部分,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对浦东新区市场主体发展总体特点进行归纳梳理,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撑和依据。二是数据分析框架更加丰满,增加了重点行业细化分析、重点街镇分析等,进一步突出浦东元素和自贸区特色,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和深入性更强。三是活跃状况评价更加科学。对市场主体活跃状况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完善,新增纳税额、经营额、存续时间等基础指标,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活跃状况画像的精准度。
浦东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表示,希望通过逐年不断地改进完善,让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活起来”,为创新创业、经济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实证参考。
本着客观、立体展示企业发展状况的初衷,此份白皮书紧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3.0、深化科创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新形势,对2017年度浦东新区及上海自贸区各类别、各行业、各区域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特色亮点、活跃程度、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大数据集中显示了四个特点。
企业发展由“增量”转为“提质”
数据显示,浦东新区企业发展进一步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截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95783户,比上年末增长6.09%;2017年全区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7846户,同比增速放缓,但呈现提质增效特点。表现在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脱虚向实”态势明显。2017年,浦东新区新设第二产业企业同比上升11.15%,新型金融业企业进一步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企业能级不断提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趋势明显,2017年浦东新区新设制造业企业23户,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设6户,注册资本同比增长904.67%,三井造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等落地,都有助于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商用飞机制造业发展以及浦东“制造”向“智造”升级。表现在大项目、总部企业进一步集聚,引领作用不断显现。2017年,浦东新区新设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523户,1亿美元以上外资企业24户,自贸区继续在全区新设大项目中占据主导。入驻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281家,总部经济特色明显。表现在优质、名牌企业进一步增加,高质量发展特色增强。截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有2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奖,是上海全市获中国质量奖唯有的两家企业;5家企业荣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占全市的38.5%;184家企业的196个项目获评上海名牌,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名牌企业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人民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
企业科技含量、创新元素加速集聚
白皮书显示,浦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2017年,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增长最为显著,新设企业数量分别较2016年增长174.67%和173.9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新设企业数量增长率均超过45%。同时,2017年浦东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分别是2016年的7.28倍、4.26倍和6.83倍。与此同时,企业高新技术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浦东新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超过550个,期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超过1500个,显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发展,国际化程度继续提高。如新设外资企业占上海全市近一半。2017年,浦东新区新设外资企业2093户,涉及注册资本93.05亿美元,分别占上海市新设总量的40.86%和50.36%,引进外资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发挥。如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增长11.2%,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5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同比分别增长48.9%和64.5%,有力推动科创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国际贸易企业持续发展。2017年浦东新区共新设国际贸易企业1179户,涉及注册资本108.902亿元,其中新设外资国际贸易企业198户,显示浦东发展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今年白皮书进一步优化了活跃状况指标设置,以企业新设、退出、年度报告、就业人数、经营额、纳税额、存续时间等为主要指标,对浦东新区及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活跃程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显示,2017年浦东新区企业整体活跃状况得分为73.23分,较上年提高2分,处于高度活跃水平,表明浦东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活力持续增强。从企业类别看,浦东新区的私营企业活力最强,活跃状况得分86.62分,处于极度活跃区间。从行业类别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现极度活跃,尤其制造业尽管新设企业数量较少,但活跃程度最高。从区域情况看,自贸试验区企业总体高度活跃,陆家嘴片区、保税区片区企业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得分分别达到90.69分和84.46分,金桥片区和张江片区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在重点分析浦东新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发展特色亮点的同时,白皮书也显示了浦东市场主体发展中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如企业新设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区域企业活跃程度还不高等。结合宏观经济新形势,立足优化营商环境、对接国家战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建设“四大品牌”等新要求,白皮书分析了未来推动浦东新区市场主体发展的总体方向:一是加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二是保持市场主体稳定增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三是不断提高企业品质,加快集聚高端产业。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浦东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开放共享市场主体大数据的进一步尝试,在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宗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宏观发展趋势与微观数据变化的关联性分析,对于准确把握浦东的市场主体发展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