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全面依法治区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区系统性推进。黄浦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法治建设责任制建立,形成基层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法治建设“四个责任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机制。
二、加强人大监督,法治监督常态化开展。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将全面依法治区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保证了宪法和法律的有效贯彻实施,有力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加强依法治理,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深入。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黄浦区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及任务分工》和《关于黄浦区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全区信用子平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加强和建立市场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落实事前、事中和事后行政管理和执法责任;单用途预付卡备案机制顺利推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框架体系全面构筑。着力推进城市更新进程中历史风貌保护的法治化进程。依法完成衡复风貌区文物保护建筑及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开展《上海老城厢南部地区人文遗产调研课题》等专题调研。着力构建高标准、广覆盖、全天候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城市运行风险管理体系。大型活动、重要节点大客流应对机制日臻完善,人流预警精确度进一步提高;制定并实施《黄浦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着力推进城区治理法治化。全年以问题为导向,把脉问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专题会议,项目督查”等工作制度,围绕全年14个重点项目,实现“五个聚焦”。(1)聚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治理热点,制定黄浦区关于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的具体管理细则,倡导政府、企业、社会、市民协同共治;(2)聚焦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楼宇金融风险治理难点,从“建机制、强监管、早发现、打重点、常宣传”等多维度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守住金融安全稳定底线;(3)聚焦无证无照治理痛点,在全市首创《黄浦区小型餐饮单位标准化管理规范》;(4)聚焦承重墙治理堵点,出台《黄浦区关于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行为综合治理的若干规定》,破解承重墙治理发现难、处罚难、整治难等瓶颈;(5)聚焦法治信访责任制,完善领导接待、分级分责、稳定例会“三项机制”,初次信访新增重复率3.18%。围绕“五个聚焦”,着力推进城区治理法治化的成效突出。
四、加强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整体提升。黄浦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公开促公正,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黄浦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试点暨“执行难”专项治理,在全面依法治区的框架下,建立联合惩戒和协助执行制度,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机制,破解执行难;智慧公安、智慧法院、智慧检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黄浦区行政检察监督办公室”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实现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备案制度等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支持行政检察工作新模式。
五是加强基层治理,法治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全区各街道切实承担起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属地主体责任,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条块结合、联勤联动。半淞园路街道推出全市首个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出台全市首个耀江版《住户守则》,初步解决宠物扰民、物业管理等问题,并对维修基金移交必审计、第三方记账、公益诉讼欠缴物业费、维修基金执行绿色通道等进行了系统探索,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南京东路街道开展《基层社区治理法治化体系建设研究》,形成“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制度体系;老西门街道在全市中心城区建立第一家街道层面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警务站实现规范化建设;淮海中路街道完善“1+2+x”金融风险防范网建设(“1”:综治信息系统为基础;“2”楼宇平安工作室、淮海金融课堂为载体;“x”:楼宇风险防范机制为保障),推进商务楼宇金融风险防范,等等。各街道都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老西门街道、打浦桥街道、南京东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相继建立了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理公共法律服务“所有事”,满足了群众在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了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六是加强法治宣传,法治氛围更加浓厚。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2017年第五届浦江法治讲坛以“城区治理法治化的路径研究”为主题圆满举行,成为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品牌项目。二是围绕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2017年12月4日第4个国家宪法日和上海市第29届宪法宣传周期间,第九届法治电影周启动仪式在国泰电影院举行;区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开展宪法周主题活动,举办2017年黄浦区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和“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活动。老西门街道成功举办第一届法治文化艺术节。三是创新开展社会化宣传。以海律社为主体,围绕法治社会建设“衣食住行”热点法治话题,结合《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及时开展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金融安全、侨法知识竞赛等面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法致生活talk”品牌活动。充分彰显了“政府搭台、律师唱戏、媒体互动、公众参与”的特质,形成了“市区联动、部门联合、政社联手”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2017年,《人民日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依法治区工作达40余次。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居民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黄浦区关于拆除违法建筑执法办案指导意见》(简称“拆违十条”)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依法行政十大示范项目”,《黄浦区出台共享单车“33”条、推进城区治理法治化》荣获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耀江花园居民区《住户守则》荣获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区人大办、区司法局、半淞园路街道、老西门街道提交的课题荣获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优秀课题,区依法治区办荣获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研究优秀组织奖。
2018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聚焦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短板,继续扎实推进城区治理法治化,在新时代的更高起点上,朝着法治建设示范区的目标不断迈进,使法治成为城区竞争力的核心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