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附中被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2018-4-20 15:14:29发布80次查看
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在区重点与市重点之间,又多了一个选择。近日,华政附中被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该校以“尚法”作为办学特色,开设了《生活与法》《模拟庭审》《模拟听证》等一系列校本课程。经历9年探索,华政附中的“尚法”理念贯穿学校德育、教学的全过程。
基础课程中的“尚法”融合
华政附中将“尚法”作为办学特色,还将法律知识融合到语文、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课程中,这样的结合是怎么做到的?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有什么帮助吗?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高一物理课堂,周群英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制作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的过程,实验结束后,周老师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同时还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交通法条文的制定依据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实例证明了很多交通法条文制定的背后依据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周老师说:“社会规则往往遵循着事物的基本规律而制定,遵守规则即是尊重规律,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牛顿第一定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两个看似无关的内容,在一节物理课上得到巧妙的融合。类似的课程在华政附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们懂得法律法规的制定离不开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还进行“尚法”特色的渗透,增强了学生的尚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中的“尚法”特色
除了基础课程中的“尚法”融合,华政附中的校本课程也充分体现了“尚法”特色。目前,华政附中的尚法类校本课程已经有4大类共44门。《生活与法》、《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侧着于让学生们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模拟立法》、《班规制定》等课程则是旨在提高学生法律认识、加强法治实践。这些校本课程全面回应“尚法”特色的教育目标,学生们通过选修这样的课程,可以从不同维度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治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2010年,华政附中开设《模拟人大立法》拓展课,高中部学生借此走进上海市人大,亲身体验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过程。曾经有三名同学因为走进人大获得启发,针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调研,并向市人大提交建议,其中部分内容在人大立法过程中被采纳。
校园生活中的“尚法”实践
学生在学校需要每天都穿校服吗?校园里如何规范使用手机?……在华政附中,这些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能由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因为这些“规矩”生发于学生,自然大家也都愿意自觉遵守。不仅如此,每个班的班规,也是由学生和老师按照模拟立法的程序,经过调研、提案、听证、修改等一系列环节共同制订的。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班规每学期根据需求还会进行修订。华政附中还设有专门的“学生事务中心”,60多名学生在这里参与学校管理。每年开学,中心根据学生需要公布一两项校园生活提案,经过听证等模拟立法程序,方可形成属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规则。这样不仅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许多老师看不到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参与治校的主人翁意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