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条中小道路获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示范道路,2条河道获评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最干净、最有序、最美观“三最”示范河道,175条中小道路上全面推开垃圾上门定时定点收集工作……《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实施3年来,我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建设g60科创走廊为工作着力点,从基础入手,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自律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维护市容环境的良好氛围,打造了政府主导、企业自治、社会参与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泗泾城市e管家”、干部巡访团、“河道天使”……各街镇根据实际创新责任区管理举措,有力提升了责任区市容环境,让居民闲适舒心地生活在更整洁、更美丽、更有序的新松江。
市民来当“啄木鸟”
近年来,随着泗泾镇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本市中心城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大量导入,给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泗泾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主动研究,着力构建和创新责任区管理方式,开发了“泗泾城市e 管家”公众交互系统平台,在有效推进责任区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创了全民“城管”新时代。
门前乱堆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市容的顽疾之一,以前单单依靠责任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并纠正教育,效率较低,一段时间后便“卷土重来”。而在泗泾镇,任何一名普通居民都能通过手机app“泗泾城市e管家”将问题上报给职能部门,问题会在短时间内被接收处置,受理范围涵盖了公众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3大类38个小项,可谓面面俱到。
有了“泗泾城市e管家”这个处置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迅速有效地掌握街面上的违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严格执法;对普通居民来说,上报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对责任区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主动承担自身可以处置的问题,督促门店责任人自觉到职能部门登记备案装潢垃圾处置情况等,使市容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小昆山镇集镇区域聚集了商铺门店、农贸市场和老旧小区等,设施陈旧、跨门经营、乱堆乱放等现象十分突出,在这一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重点区域,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执法方式都收效甚微。而现在的小昆山集镇早已不见了往日的脏乱差,附近的居民都说“干净舒服多了”。集镇市容新貌从何而来?
2014年起,小昆山镇在区绿化市容局的精心指导下,在镇环卫等作业部门和城管等执法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完成责任区达标,并深入巩固成效。小昆山镇充分挖掘商户、群众参与责任区自治的力量,以平原街为典型,创新自治模式,沿街道路、门前秩序、车辆停放等有了明显改善,商户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同时,商户经营者也经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月月清”环境整治
活动,群众自治已形成常态。
今年起,小昆山镇新成立了由机关科室、作业单位、基层村居“一把手”参加的干部巡访团,每月对责任区道路、小区、菜场、公厕、垃圾房、工地等进行巡查、督查,让干部们互相挑毛病、找缺点。问题找到后,谁解决、如何解决、何时解决需在责任区联席会议上探讨,而最终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保持常态。干部巡访团巡查、督查结合市民巡访团巡查、专业部门检查、作业单位自查,形成了多管齐下治顽症、补短板、提质量的督促检查机制,有效治理了环境卫生薄弱环节,加强了责任区常态长效管理。
河道保洁同参与
“责任范围:管理岸线长度100米;责任要求:保持市容整洁,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在我区,企业只要挂上“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铭牌,也就加入了水域责任区自治协会,成为维护河道环境的重要一员。如果说以前企业只需要“各扫门前雪”的话,那么成立水域责任区自治协会后,企业要负责的不仅仅是内部和门前的保洁,还要负责维护周边水域陆域环境。目前我区共成立了13家水域自律组织,分别由企业负责人担任水域责任区自治协会会长、副会长。
除了企业,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者活动,维护水域环境和市容市貌。广富林街道文汇路管理站联合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学生志愿者,成立了“河道天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天花一小时巡查和记录每条河道的情况;由泰晤士小镇内54户商家负责人等组成的方松街道沈泾塘美丽家园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探索河道污染治理等形式,引导居民增强水域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