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让老北站的故事被更多人记住 静安策划了"三部曲"

2018-4-19 9:52:05发布70次查看

“我的父亲为何当时首先要在北站附近创设工部局北区小学?因为他考虑到北站交通发达,小商小贩与运输工人集中,而他办教育的初衷,就是要更多从中国劳动人民的子弟着手。”最近,在北站街道举行的“历史回声·聆听老北站”主题活动上,陈一心老人这样讲起他的父亲——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创立工部局北区小学(今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原因。
工部局北区小学由陈鹤琴在1928年创立,是上海较早为华童创办的公立小学。历经战乱与岁月更迭,这所小学多次更名,1956年改为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静安闸北“撤二建一”后,现在的校名为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在北站街道辖区内的安庆路与康乐路矗立至今,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当天,现场观众中有不少人与这所小学颇有渊源,都边听边点头。
北站街道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近代民族工业、民族金融业的发祥地。辖区内拥有上海总商会、四行仓库、吴昌硕故居、均益里、山西大戏院等近5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还保存着中共上海领导机关办公遗址、《热血日报》发行所等众多红色纪念地。近年,静安区加快推进北站街道辖区内的旧改工程,今年街道内二级以下旧里已经全部完成旧改,大批老居民被动迁出去,搬离了北站街道。
老居民走了,但这里发生的故事要留存下来。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过去的历史,街道举办了“历史回声·聆听老北站”主题活动,邀请从北站动迁出去的老居民返回北站到处走走看看,再请他们走上演讲台与专家学者,一同回忆在北站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还原北站的历史风貌与人文故事。
当天的交流现场被设在山西北路126号的“北站社创空间”内。上月,在这里开幕了“岁月峥嵘·老北站百年历史文化展”,展厅内四处可见展现老北站历史的文化元素:铁路、华商、金融仓库、会审公廨、石库门、苏州河.桥、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等,这些文化元素对北站的起源、变迁、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诠释。已迁出北站的老居民们,在参观过这个展览后,再交流与回忆过去的岁月,触发了对“老北站”浓厚感情。有几位老人在现场还见到了久违的老邻居,喜极而泣。
“随着旧区改造的完成,大量居民搬离,如何传承‘老北站’的历史文脉,让老北站的独特文化现象保留下来并形成一个文化地标,是北站街道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北站街道办事处主任周玉鸿说,街道今年为此策划了“北站三部曲”,包括岁月·老北站、聆听·老北站、阅读·老北站等,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老北站”的历史文化传承。老北站百年历史文化展开幕以来,周边不少居民都来参观过,形成一定影响力。
“‘历史回声·聆听老北站’通过居民的叙述,从民间的角度、个体的叙述去还原一个社区、一条弄堂、一座建筑的历史,记录下当时真实的民风,是一笔值得珍藏的资料。”周玉鸿透露,街道将对活动当天大家讲述的内容进行整理记录并汇编成册进行保存。同时,街道还将设立与北站历史文化相关的永久展馆,并继续向更多的老居民征集“老北站”记忆的藏品,纳入永久展馆中展出,让它们成为老北站记忆的见证者。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