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闵行新闻

【大调研】用“绣花功”来解“垃圾分类”这道难题

2018-4-18 0:00:00发布66次查看

  垃圾分类,看似“和风细雨”,却被人戏称称为“最困难的简单工作”,其中面临的“堵点”让垃圾分类的推进很“堵心”……

  今年,颛桥镇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相关规划、标准密集出台,终端设施建设也加快推进,在居民区、机关单位将开展一批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垃圾分类的模式。出台这一系列的新招,用“绣花功”来化解“垃圾分类”这道城市管理难题。

  小区:垃圾分类观念先行

  “每次看到有些邻居们把菜汤直接往垃圾桶里倒,心里就觉得很难受……”家住樱园小区的郭女士说起来有些痛心。郭女士曾在环保意识较强的日本居住多年,回国后垃圾分类现状感触颇多。“其实大家都明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只是尚未形成分类习惯和氛围。”郭女士说,“一方面要教导大家垃圾分类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部分居民带头表率,养成风气。”

  樱缘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已经有六年的时间,垃圾分类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走在樱园小区内,随处可见放置在十字路口和重要公共设施前色彩鲜明的四色垃圾箱,分别对应着厨余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可是当翻开“分类”的垃圾箱时,里面往往是“同类”的垃圾。原因是有些居民会自觉做好垃圾分类,而好些居民却并不能自觉分类,这导致大量未分类的垃圾掺杂在分好类的垃圾里,其结果是“好坏不分”,分好类的垃圾也白分类了。

  居委:多方联动推动分类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垃圾分类现状,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的薛旻杰坦言道:“以前我们做的不理想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好了,全市都在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制度。”“根本问题是改变居民的习惯,如同以前推动交通、烟花爆竹的管制一样,把习惯改过来了,那么一切都好办了。”说着薛旻杰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今年,在居委和物业的牵头下,小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三项举措:“绿色账号+培训指导+公益活动”。

  绿色账号:通过对接第三方,居委将在居民中普及和使用绿色账号,小区居民在全自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上进行垃圾定点投放,投放后机器会得出绿色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品。

  培训指导:邀请“慈济”公益组织(台湾地区从事环保工作的一个公益组织)对小区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培训,然后志愿者们在每个分类设备前对居民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监督,并分发宣传手册。

  公益活动:定期开展“环境清洁日”、“节能环保,优化环境、便民服务”等各类公益活动,在鼓励居民亲身参与的同时不断壮大志愿者的队伍,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政府:源头分类科学处理

  近期,在“大调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市民对垃圾分类呼声较高。据悉,颛桥镇目前常住人口总量约20万,每日产生的建筑垃圾、绿化垃圾、混合垃圾的总量约为280吨;平均每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为0.9斤,日总量约为180吨。如此庞大数量的垃圾,统一的处理只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污染,因此垃圾分类处理势在必行。

  据镇网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颛桥镇现有建筑装修垃圾消纳中转站一座、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场所一座、生活垃圾压缩站9座。经过源头分类后,我们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果皮等可堆肥垃圾,将被运至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场所,经生物发酵后转化为绿化肥料;金属、塑料、玻璃、电器、废纸等可利用垃圾,由志愿者进行分拣回收利用;废旧木材、筑垃圾一道,通过专业厂家加工成相关再生建筑材料,实现循环利用;废弃电池、废旧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则由小区物业统一收集封存,再交由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其它生活垃圾则将运至生活垃圾压缩站进行压缩,再清运至处置场所进行专业化处理。

  不仅仅是居民生活区,颛桥镇还计划在镇机关、事业单位、镇属管理型公司、学校及幼儿园,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通过激励与督促结合,促进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见实效,形成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模式,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垃圾分类示范单位。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分类”,逐步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同时加大宣传发动,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的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力争突破“政府热、市民冷”的局面,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社会:垃圾分类人人参与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新时代的要求。垃圾处理问题看似小事,实为大事。垃圾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关乎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更关乎市民百姓对美好舒适生活的追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也绝不仅仅是安放几个漂亮的垃圾箱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政府、企业、市民齐心协力。全面落实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携起手来,做好垃圾分类,共筑美好生活。

闵行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