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18-4-18 11:12:56发布85次查看
浦东企业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了服务企业功能。刘思弘摄
海关张江办事处设立自助通关体验中心。徐网林摄
浦东推出人才发展35条,包括“率先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黄日阅摄
原浦东市民中心已改建为企业服务中心。刘思弘摄
“一网通办”“四个集中一次办成”、人才发展35条……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开发开放的浦东充满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企业、一拨又一拨人才落户。28年来,浦东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的服务让企业有获得感,让人才有归属感。
让企业“少跑腿”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今年年初,香奈儿公司2018早春系列的丝绒唇膏凭《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电子信息凭证》报检完后,仅7天就完成进口通关,取得产品合格证明并上市销售。
以往由于进口化妆品通关周期过长,导致不少应季产品落地时间要落后于市场需求节点。作为“证照分离”改革的重要内容,2017年3月1日,浦东率先启动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改革,不仅欧莱雅、香奈儿等注册在浦东的跨国化妆品公司第一时间加入备案试点,雅诗兰黛、宝洁等跨国化妆品企业也被吸引到浦东。截至目前,已有1000件符合要求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完成备案。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伟平说,营商环境好不好,不能凭自我感觉,关键看企业感受,要坚持需求导向,能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政策才是真正的好政策。区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企业感觉证照办理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依然存在准入不准营,从开办到运营周期较长的问题。
今年1月,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委推出了服务自贸区建设、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二十条”措施,推行企业登记“1+1+2”办理模式,提出变更类企业登记事项1日内当场办结,使用可选用名称的企业设立登记1日内当场办结,使用非可选用名称的企业设立登记两日内办结;3月起,区市场监管局扩大“政银合作”,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服务的银行从1家拓展到4家,网点拓展到近300个,把登记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浦东坚持让数据“多走路”、让企业“少跑腿”,大力实施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去年4月,浦东正式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今年3月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企业平均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浦东还推出“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改革组合拳,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重点区域建设项目集中验收。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无的放矢,浦东对照国际标准、坚持自我加压。对标新加坡等地,浦东新区提出;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重点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24个自然日内完成;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近日,浦东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后的首个项目获批施工许可,作为“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该项目前期全流程时间仅为73个自然日,而在改革前,这一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
甘当“店小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今年1月30日,区委主要领导调研区内部分龙头文创企业时了解到:境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审批比较麻烦。浦东立即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给出了应对举措: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行政事务浦东新区受理点,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设立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上海自贸区受理站。佳士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珺说,有了这些便利举措,佳士得中国今年和明年的展览次数比2017年将有大幅增加。
营商环境留住人才
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留住企业,还吸引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浦东开发开放28年,全球人才的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6月,浦东推出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条措施,包括试点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等,新区人社局至今已为54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了永久居留身份证,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苏俊雄就是其中一员。2006年,他来到上海工作,同年底,公司中国区总部搬到张江。
苏俊雄的祖籍是福建省,生长在马来西亚,“我的爷爷常常提起祖国,希望孙辈来中国发展。”苏俊雄笑说,来浦东之后他一直希望申请永久居留证。
去年6月,浦东推出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苏俊雄最终如愿拿到了永居证。“没想到政府会推出这项措施,帮助我圆了‘回家’的梦。”苏俊雄说。
全国第一位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获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海外人才——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也曾表达过同样的感受,她说:“我在上海生活了6年,如今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浦东不断革新的人才政策,让海外人才有了归属感。
浦东区委组织部今年初的调研报告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其技术优势和领军能力,对市场资本和创新创业团队产生强大的吸附力和聚合力,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今年4月3日,浦东又推出人才发展35条,包括“率先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持在华永久居留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籍公民享同等待遇政策,首批两名持在华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拿到了营业执照。
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还是成长平台、发展空间。近年来,浦东通过“证照分离”、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生物医药cmo、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有效降低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审批时间、知识产权运维、产业化、研发等成本。
在今年初举行的浦东优化营商环境问需问计座谈会上,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谈剑峰说,企业要实现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
浦东知道,要致力于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各单位、各级干部都要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的“低身段”上,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浦东将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了解企业在自身发展、创新活动、具体运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持续优化浦东的营商环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