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意思是作文的基本方法要谋篇布局(即所谓“合”)与条分缕析(即所谓“开”)相结合。而我还欠着九里亭老百姓一篇未完成的“大作文”,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如何通过这届班子的努力,带领老百姓一起谱写好九里亭的新篇章。
到九里亭后,我仔细研究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九里亭地图,也时常在上班前或下班后到居民区转转。说实话,摆放在我面前的这篇文章“不好写”,难以下笔,构思吃力。一边是高楼林立,伫立着现代化的写字楼群,一边是旧房连片,绵延着数公里的老宅基地;一边是居民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一边是规划调整手续、动迁政策的限制。写九里亭这篇文章,就如在已涂鸦的方格纸上找到间隙,将一幅旧画作增删修正,重新孕育出另一幅迥异的新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随着大调研工作的深入,我写作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精于谋篇布局,方能决胜千里之外。做好整体设计规划,为九里亭“擦”出空间。九里亭街道区域“拥挤”,几乎没有空地资源,发展的空间哪里来,公共设施往哪里放?每次座谈会上,老百姓都会反复问我,医院、菜场、公园建在哪里,什么时候建好。街道首个“无会集中调研日”,我走访了好几户老宅基,进入卧室,查看房顶,三四十年房龄的老房危险重重;下雨天卧室大衣橱顶上放五个大盆接屋顶漏水;危房主梁断裂,瓦片直接砸中床铺……大调研中亲眼见证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我意识到让居民搬离老宅,不仅是街道层面为解决发展空间的“战略”考虑,更是关乎百姓安危的头号良心工程。区委、区政府对民生问题极为重视,正协调推进宅基地居民进行搬迁,我们也在调整规划,尽量实现居民在九里亭区域就近安置的愿望,使居民早搬迁、早安置、早受益。
长于条分缕析,则微言大义有妙趣。社区干部要下足“绣花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怨问题。九里亭街道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居多,街道自去年7月试行了“居民区工作十项制度”,核心是社区干部的日常走访制,通过“大走访”倒逼社区干部迈开腿、沉下身、找问题和解难题。大半年来,对居民区干部日常走访“走下去”,我有信心,但是对于问题解决的实效,我心里没底。因此借“大调研”的契机,我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回访,随机挑选了居民何金根,去他家查看居民区上报已解决的“漏水问题”究竟怎样,结果何先生对居委会办实事赞誉有加。以往我常常强调居民区干部要变上访为“下访”、“家访”,在推进大调研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解难题”才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更加关注居民诉求的处理情况,聚焦问题解决的实效。同时,基层工作更需要和风细雨、细致入微,讲究方式方法,群众才好接受。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眼前要写的这篇“大作文”,关系到十万九里亭居民的民生,关系到九里亭未来的发展。写文章不能空洞,要倾注真情和思想,做大调研工作也是如此。群众既是出题者,更是阅卷者,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用“群众路线”的方法,书写“为人民服务”的篇章。我还欠着九里亭居民一篇“大作文”,必须时刻放在心上,必须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