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诺唯真“喜悦号”、丽星邮轮“处女星号”、公主邮轮“盛世公主号”分别从上海宝山首航,至此已有18艘大型邮轮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作为母港,并将邮轮旅游带入“中国定制”的高品质时代。也是6月,上海市科委和宝山区政府联合打造的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促成了首批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宝山区调研时指出,宝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空间优势,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自身特点,扬长避短。 十年来,宝山发展的动能强劲。上海2040总规把宝山区划入了主城片区,这个老工业区不仅实现了环境由“黑”变“绿”,产业由“重”变“轻”,更在产业、地区转型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人的转型,以精细治理为百姓增添福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 宝山原先的一大批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正转型升级成为邮轮港口、生态湿地、研发总部、平台经济、大数据的集聚地。5年多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累计接靠国际邮轮1500余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800余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018年将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国际邮轮800艘次—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不远处,是今年2月揭牌的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原址为长江冲击形成的滩涂湿地,曾经是钢渣的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饱受污染困扰。如今生态优美,现有各类湿地植物108种,鸟类144种。 在宝山,除了新兴产业,钢铁、物流等传统产业,也通过与新兴互联网融合实现转型升级。依托宝武等大型国企,建成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欧冶云商等重大项目,现在宝山区是全国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集聚地。依托轨道交通1、3、7号线,围绕创新、创业和创意,宝山形成“一带三线五园”产业布局。到“十三五”末,宝山将集聚产业互联网企业10000家,产出超过1000亿元。 与此同时,宝山努力探索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绣花”之道,有诸多创新之举。今年,宝山区在全市创新推出“社区通”,成为传递党的声音、彰显组织力量、解决群众需求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区居村都通开通了“社区通”,已有24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3万余名党员网上亮身份。它不仅帮助居民解决身边问题,还实现了“全民微社交”,让政府部门“不等群众打电话、直接倾听心里话”。
|